乔布斯的产品圣经

有一本叫《乔布斯产品圣经》的书,作者乔治·比姆。这本书摘录了在1981年到2011年间,乔布斯在各类新闻媒体、发布会等公开场合“亲口说的”关于产品开发、产品设计、产品体验的核心原则。下面为其内容的节选:
对产品的重要性的看法:

那是我开始认为,也许爱迪生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比马克思和印度高僧尼姆·卡洛里·巴巴加起来的还要多。(《史蒂夫·乔布斯:苹果背后的天才头脑》(2009年)
我们制造工具,制造人类用于创造的工具,用于沟通的工具。这些工具给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带来惊喜……这就是为什么我热爱我们所做的事业。我们是这些工具的创造者,而你们却能用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利用它们。(D5数字大会,2007年5月30日)
一个公司需要产品导向型的文化,在科技公司也是如此。许多公司拥有大量杰出的工程师和聪明的员工。但最终,必须要有一种引力使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不然,你拥有的只是些漂亮的科技碎片,散落在各处,没有大价值。(《彭博商业周刊》,2004年10月12日)

有关用户需求和市场调研:
一起都是从伟大的产品开始
我的理念一直很简单,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我会进一步说明。我坚信一切都是从伟大的产品开始。所以,我需要聆听顾客的声音,但他们不会直接告诉你明年会出现什么样的革新,又会怎样颠覆产业。所以,你一定要竖起耳朵。然后行动起来,你要凝聚哪些既精通技术又为顾客着想、又渴望革新的人。我的观点是,一切都是从伟大的产品开始。当然这一想法又它的局限。的确曾有人指责我没有认真听取顾客的意见。我认为其中一些指责是有道理的。(《新闻周刊》,1985年9月29日)
消费者的需求加上创造者的想法
【乔布斯的产品圣经】我们创造产品时,会聆听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再加入我们的想法,融合二者创造出新的产品。我们热爱我们的每一款产品,至于新产品能否受大众喜爱,只能拭目以待了。(CNBC.com,2007年9月)
评估消费者是否与开发者有着同样的需求
这不关乎流行文化,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要说服人们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套良好的体系,以了解其他很多人是否也有同样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你不能光跑大街上去问人们:“下一个伟大的产品是什么?”借用亨利·福特的一句话:“如果我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很可能会说‘一匹跑得更快的马’。”(CNN.com,2008年2月)
不问消费者要什么样的产品,因为他也不知道
我们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且对固定的客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同时密切关注产品的发展趋势。但是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到了最后,还是很难只同伙这些来设计产品。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呈现在他们面前。(Businessweek.com,1998年5月)
不要顾问,不要市场调查
我们从不做市场调查,我们也不招收顾问,我们只想做出伟大的产品。(CNN.com,2008年2月)

产品体验与商业效益:
放下商业效益,注重产品本身
的确,我们所做的要讲求商业效益,但这从来都不是我们的出发点。一切都从产品和用户体验开始。(《时代周刊》,2010年4月1日)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
伟大产品诞生的三大环节
事实上,一个伟大的产品的创造关乎很多环节——学习新知识,接纳新创意,以及摈弃就思想。(1985.2)
苹果产品的科技属性:
苹果有着强大的DNA,那就是掌握最先进的科技 ,并使其能为普通人所用……特别是那些不喜欢阅读说明书的人,那些生活中很忙碌的人。(《卫报》,2005.9.2)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让高科技为普通人所用
如今科技日趋复杂,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为普通大众解读这些复杂的科技,这一优势使苹果越发受市场青睐。戴尔不愿意在这方面花钱,他们不曾考虑这个层面的问题。(《纽约时报杂志》,2003年11月)

有关产品设计:
设计=产品+服务
在大多数人的字典里,设计意味着华而不实,认为设计就是指室内装潢,是指窗帘和沙发用的什么面料。对我来说,这样的解读实在大错特错。设计是人类发明创造的灵魂所在,它的最终体现则是对产品或服务的层层包装。

设计的关键,还是产品性能
设计是一个很多有趣的词。有些人认为设计就是指产品的外观如何。但事实上,深挖下去,设计的关键还是在于产品性能。麦金塔的设计并不在于它的外观如何,虽然外观确实是设计的一部分。但从根本上,关键在于麦金塔的性能。如果想要设计好一样东西,必须了解它,必须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要真正彻底地理解一样东西,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细细咀嚼,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把它咽下去。愿意花时间这样做的人很少。(《连线》杂志,1996年2月)
坚持下去,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关于iPod,很多产品界面设计都相当复杂,而我们想设计的是更为一体化、更为简单的产品。当你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前期的方案通常是复杂的,很多人会因此放弃。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接受问题的存在,层层深入,等待你的往往是一个简洁美观的方案。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相信消费者是明智的,精心设计的产品是他们的最终选择。(《新闻周刊》,2006年10月16日)
设计,就是前所未有的组合方式
我认为,艺术就是指能洞察身边的事物,把事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组合起来,然后想办法解释给其他没有能洞察到这些的人。(1995年4月20日)
创造力,仅仅是在事物之间建立起桥梁。如果你问创意人才他们是怎样创造一样东西的,他们会有点心虚,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创造了什么,而是看到了某种可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预见愈发变得可以实现。这是因为他们可以把不同的经历联系起来组合出新的东西。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经历了更多,思考得更多。(《连线》,1996年2月)
接受过去,才能释放创造力
如果你想像艺术家一样,在生活中创造,就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不论你过去做过什么,是什么样的人,都必须试着去接受,然后将这一切都抛诸身后。(《花花公子》,1985年2月)
讨论设计其实是讨论价值观
我们在家花了很长时间讨论该选择什么样的洗衣机,最终围绕设计和家庭的价值观讨论了很久。我们最在意的到底是什么?是洗衣机节约了多少时间?还是洗好的衣服是否柔软耐穿?还是洗衣机节不节水?整整两周,我们几乎每晚都在餐桌上讨论这些问题。我们反反复复讨论着洗衣机这个并不新鲜的事物,而这些,都关乎设计。(《连线》,1996年2月)
创新第一步: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盗
归根到底这是品味的问题,是尝试了解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然后把它们融入到产品中。毕加索说过,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盗。我们从不以盗取伟大的创意为耻。我认为,麦金塔之所以大获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它的发明者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音乐家、诗人、艺术家、动物学家,甚至历史学家。(《书呆子的胜利》,1996年6月)
通过模仿而普及,通过创新而革命
有关产品推广:
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营销
我的梦想是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苹果电脑。为此,我们必须成为一流的营销公司。(《苹果战争》,1987年)
第一步,完美产品;第二步,营销人员
产品推广靠动之以情
我们从不寄希望以性能优势、存储容量为卖点,或者靠图表和产品对比来推销。对客户,我们唯一的策略就是动之以情。(《重返小王国》,2009年)

实现了垄断的企业怎么会损失市场份额?仔细想想。优秀的员工研发出了出色的产品,使企业实现垄断。但在那之后,推动企业的就不再是这些人,而是营销人员,或者说是那些把业务拓展到拉丁美洲或其他任何地方的人……一批完全不同的人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谁会是最终掌局者?当然是营销人员。
有关产品团队:
好团队,好产品
创意,或者说人,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每天早晨精力充沛地上班,就是为了能和这些有才能的人一起工作。我始终认为,吸纳人才是我们工作的核心。(D5数字大会,2007年5月20日)
关键的不是制度,是流程
苹果奉行零制度,但这并不表示没有生产流程。在苹果,一切都严谨有序,生产流程非常合理。关键不是在于制度,而是如何通过流程实现高效。
上下一心
在苹果,使我们上下一心的是希望改变世界的共同愿望。(史密斯学会口述及视频历史纪录,1995年4月20日)
有关热爱和专注:
人们认为专注意味着对你必须关注的事说“是”。事实并非如此,专注意味着要对其他100个好的点子说“不”。必须仔细挑选。我们没做的事和我们做过的事一样令我骄傲。(CNN.com,2008.2)
在这个行业,比尔·盖茨是创办软件公司的第一人。这是个伟大的贡献,那时业内其他人还不知道软件公司是什么。他们追求的商业模式最终也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在别人还对软件一无所知的时候,比尔就已经专注于其中了。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D5数字大会,2007年5月30日)
人们通过你的表现来评价你,所以要把精力放在结果上,去做质量的准绳。有些人就是不习惯在追求卓越的环境中工作。(《史蒂夫·乔布斯:过程就是回报》,1987年)

我相信,企业家成功与否,一般取决于是否坚持……除非你非常热衷于所做的事,否则就很可能挺不过来,会半途而废。必须有一个让你热血沸腾的想法,或是急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你就难以坚持。(史密森学会口述及视频历史纪录,1995年4月20日)

人们常说要热爱所做的事情,这说得对极了。否则,任何有理智的人都可能选择放弃。特别是如果你必须长期埋头于这件事,那就更加难上加难。所以如果你并不热爱所做的事业,觉得不快乐,不喜欢做这件事,你最终就会放弃。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如果仔细对比社会公认的“成功”人士和其他人,你会发现他们通常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因此再困难也能坚持下来。因为不喜欢而放弃的人也是理智的,难道不是吗?谁愿意忍受做不喜欢的事?因此,如果没有热忱,面对各种困难和忧虑时,最终自然无法成功。(D5数字大会,2007年5月30日)
必须找到你的所爱。对于爱人也是如此,对于工作也是如此。工作将会占据你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只有相信自己做所的是伟大的工作,才能乐在其中。只有热爱才能成就伟大的事情……不要得过且过。(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2005年6月)

关于与妻子劳伦的相遇:当时我在停车场,钥匙还插在车上,心想: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晚上,我是宁愿来开会还是与她共度?我奔跑着穿过停车场,邀请她与我共进晚餐。她答应了,我们一起漫步进城,从那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分开。(《纽约时报杂志》,1997年1月)

与其为昨日之事担忧,倒不如为明日之事奋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