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自己和别人到底差在哪里?这么久以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和别人之间的差距。或者说自己自从某个时期后就发现成长停滞了,渐渐趋于平庸。
害怕学习,同时也害怕平庸。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无疑我是属于固定型思维者,但是同时拥有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正如作者所言,她只是告诉我们有这两种思维模式,告诉我们拥有选择,尤其是面对失败时,你是自我否定,找原因找借口找方法呢?还是把失败仅仅当做失败,目光继续向前看,凭借努力做出自己最大的改变。
往往道理,尤其正确的道理,很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似乎我们在暗示自己有这种想法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或者拥有某种品质。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次我写作业,写得不好不顺畅就会非常烦躁,心情不好,直接影响作业正确率与写作业的速度,进而带来焦虑等负面情绪,非常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而同时,若我写的好呢,尤其是写到某个巅峰时刻,获得一种极大的成就感,我就会产生一种停下来的惰性,精力开始慢慢分散。原因大概就是潜意识在告诉我继续写下去只会证明我的不足,因为现在你已经写到最好了。继续写下去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再写下去也许会很难,反正有做不完的作业,也许继续下去还会让你失望。于是渐渐分散注意力,开始干其他事。上面两种情况没有一种能带来好结果,最终一直持续便会导致一直平庸。
我惊讶于人类大脑的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和惰性,似乎在千方百计的要走向堕落,不愿意改变,似乎越轻松越好,越简单越好,宁愿花更长时间去浪费也不愿意多动一动脑子,也许这是因为大脑处于支配人体意识的地位(大脑以它的支配权千方百计设法为自己偷懒)?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做肢体上的活儿而不愿意做脑力活儿。
【一点小感悟】这样也阐述了努力(坚持)的意义,或者说突出了努力(坚持)的重要性。在你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你得努力,这样能让你拜托阴霾,而在你开心的时候你同样要努力,这样能让你保持注意力,持续愉悦的状态,从而真正进入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