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制造(智能制造?新制造?)

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抛出新制造的概念,就如同几年前他提出的新零售一样,一石激起千层浪,盆友圈里炸开了锅,贬褒不一。有说这是不懂制造的人的痴梦呓语,有说这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新疆界。大体来看,制造业从业者相对比较消极,认为没有制造背景的人谈制造,画饼容易落地难; 而顾问们则比较兴奋,认为马老师开出来一副万应灵药,什么制造的问题,一提新制造就全解决了。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制造业从业经验,从事过多个行业的老兵,我也来蹭个热点,就比较热门的几个概念,谈谈我的认识。
一,什么是制造业
在谈新制造前,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制造业。度娘介绍如下:"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到,制造业有几个特点:
1,制造是一个物品的转化过程,从一种物品变成了另一种物品,即可能是形状的改变,也可能是通过反应产生了全新的物品。制造业投入的原油,产出了汽油,这是一个物理过程; 投入了麦芽,产出了啤酒,这是一个化学过程; 投入了钢铁,产出了汽车,这又是一个物理过程; 投入了碳黑,产生了橡胶,这又是一个化学过程...
2,制造涉及多种不同的资源,我们通常说的人,机,料,法,环,都可以认为是制造资源。
3,制造业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的。我们一直被教育,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到河里,也不给贫苦的老百姓喝,就是因为生产的产品供应大于有效市场需求(贫苦老百姓买不起牛奶,他们对牛奶的渴望是无效的需求,不被资本家考虑)。
4,制造不一定是直接服务于消费者的,有的制造是为其他制造业提供原料的。
二,制造的过程
从制造生命周期来看,制造从设计开始,经过试验,最终大批量的生产,直到产品退市。对于不同产品,虽然遵循同样的路径,但这个周期可长可短,对于服装,可能只有几周的时间,而有的产品,这个周期可能持续了上百年还没有结束,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可口可乐了,从药剂师配出神秘的棕色药水开始,这个制造过程就没有大的变化。
必须承认,制造业从工业革命以来,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今天制造业的基础,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大生产的根本性变更,从而使得产品的生产对个人能力的依赖大为降低,更多是依靠一个团队来协同作业。至于其后的几次工业革命,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
泰勒的管理理论,可以认为是这方面的典范。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上面几点,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在执行。
两百多年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化分工突出来两个特点:
一是专业化。通过社会分工,因为每个人都只做一部分,从而可以专注于自己的领域,通过长期的优胜劣汰,形成比较优势。正因为对于工人的要求是每个较小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培养周期大为缩短,要求也大为降低。
二是社会协同。过去的手工作坊是一家包打天下。做菜刀的从铁块开始,锻造,浇铸,成型,淬火,直到完工,不假手第三人。而工业革命后有专门炼钢,有专门做模具,有专门提供设备的,大家各做一块,最终完成产品的加工。因此,每个行业,都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三,马老师的新制造
马云老师语不惊人死不休,一直会提出一些新概念。正如阿里花了两年时间来示范马老师心中新零售是什么,今年马老师又提出了新制造的概念,主要观点如下:
1.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

2.新制造很快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席卷性的机会。
3.有人说实体制造业正在消失,制造业不会消失,只有落后的制造业一定会消失。
4. 新制造不是大企业的独家专利,而会变成中小企业的制胜法宝。
5.未来,制造业是made in internet,当制造没有国界,贸易变成人人参与的时候,不加速改革的企业,在未来10-15年会哭天喊地。
6.工业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一样东西的能力,而数据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不一样东西的能力。
7.按需制造的核心是数据,以前制造业靠电,未来的制造业靠数据,数据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从上面的观点可以看出,马老师的新制造就是使用物联网,大数据,基于intetnet,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同时,马老师也表达了阿里无意进军制造业,而只是助力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意愿,安慰了广大制造业从业者。
其实,上面的观点并不是什么新鲜观点,近年来,从红领开始,包括上汽大通在内的一系列探索,就一直在试水按需定制。
但是,需要认识到,和零售业仅仅涉及渠道,门店和客户不同,制造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既有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消费品行业,也有傻大黑粗的基础制造业; 既有周期快速迭代的行业,也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躺在金砖上数钱的行业; 既有研发为王的行业,也有规模取胜的行业; 不一而足。不同行业形态不一,泛泛套用一个新制造的概念,并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模式,涵盖所有的制造业态。
以化学制造为例,它生产的是一个标准产品,并不会因为客户的不同而有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低成本生产产品,是该行业关注的重点,而不是如何五分钟生产不一样东西,毕竟,化学反应的公式是白纸黑字印着,生产产品所要能耗也是可以计算的,如果是小批量的生产,成本不能最优,反而价格上升,客户流失。
再以医药为例,看过"药神"的人都知道,治疗某种疾病的药是刚需,只有能研发出来,不愁没人买,关键问题是市场是不是足够大,能够负担的起研发的投资,至于制造,相比研发,只是九牛一毛。因此,对于药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也是一个伪命题。
同样,对于芯片业,尽管客户有意愿去购买体积更小计算能力更强的芯片,但受制于工艺水平的发展,ASML的交货周期,现有贸易限制,加工精度与客户的期望仍然存在差距,在这一点上,制造企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归根到底,所谓新制造,最有可能试水和突破的还是和最终用户直接接触的,周期相对较短的,以消费品为代表的行业。
四,云制造,智能制造和新制造
云制造,智能制造和新制造是关于制造的几个热门概念,这几个概念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1,云制造
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云制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类制造资源,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向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通过制造云,用户可以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

云制造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敏捷化制造新模式和技术手段,由于制造应用运行在虚拟制造平台上,云业务的规模可以动态、敏捷伸缩。云制造支持用户在有网络的地方使用上网终端随时按需获取制造资源与能力服务,用户可以动态、敏捷地增减制造资源,进而智慧地完成其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活动。在虚拟云制造系统上进行制造应用和业务运行,用户所请求的资源和能力来自于规模巨大的制造云池。

云制造首先把制造资源汇聚起来,再经过虚拟化后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制造资源概括起来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与设计、制造及生产相关的软资源,包括CAD、CAE、PDM等软件资源。第二类是硬资源,包括生产用机床、试验用检测设备等与制作密切相关的资源,把这些资源整合后,发布到网上去,需求者就可以高效、合理地进行使用。第三类是知识资源,包括设计、制造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多年实践积累下的知识与经验,以及研制过程所需的标准、规范、专利、情报、文献等。第四类资源是专家资源。第五类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云计算资源。

从上面介绍可知,云制造是以互联网为纽带,集合分散的制造资源,完成生产制造的过程。可以认为,云制造是制造业的众包,不同的分散小企业,可以攒在一起,集中力量完成大企业才可以做的工作,是对制造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把专业化分工,推向了极致。
2,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概念提出了很久,业界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种说法是智能制造,就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在泛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智能制造更多是聚焦与一个企业内部,如何在机器与机器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提升交互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在产品生命周期范围内实现柔性制造的过程。
3,新制造和云制造,智能制造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新制造只是一个新名词,这个概念融合了云制造和智能制造的一些概念,更多强调了按需定制的过程。
五,新制造可能是什么
马云提出了新制造,那么最后会是一个什么形式的呈现呢?
需要强调的,新制造的核心是以合理的成本保证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如果定制化的价格超出了客户可承受的范围,这就不能称之为新制造了。同样,如果把成本转嫁到上游供应商头上,要求供应商储备大量不同规格的备件,却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能称之为新制造。新制造应该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
正如前面所说,新制造更可能在消费品行业落地。在此,已经有一些探索。
产品重新设计。为了实现按需定制,生产商需要重新设计产品,尽可能把差异化的部分放在最后,而在前端保持标准化,从而平衡定制化和标准化,成本和效率。例如,对于汽车,定制化的如外饰,颜色,座椅,在不同车型上可以通用,从而上游厂商仍然可以大批量生产,保证成本。与此同时,只有在总装喷涂阶段,才最终实现个性化的部分,保证灵活性。
通用的生产设备。为了保证生产柔性,制造厂商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柔性生产需要的是通用的设备,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要求,而不是过去大批量生产的专门设备。同时,设备需要能够实现快速切换,减少换模和清洗时间。必要时,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
有限定制。所有的定制都有一定的限制,更多会是菜单式的有限定制,而不是用户天马行空的定制需求。比方,可口可乐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口味的要求,生产不同的糖水,只是在生产过程勾兑不同的香精,其成本有限。戴尔有着客户定制的悠久历史,但它的电脑定制仅仅涉及选用的cpu,内存,显卡,键盘,背光,硬盘等等有限的方面。如果有人要求从戴尔购买一款外形与mac air一样的笔记本电脑,戴尔只能说No了。
云制造为基础的专业进一步分工。仍以可口可乐为例,如果客户要求对包装做出定制,目前在现有工厂就比较困难了,因为现有无论是铝管还是pet瓶的包装,都是开模生产的标准产品。单独为了一个客户去定制模具,其成本就比较高,如果全部要求客户吸收,将远远超出客户的承受能力。3D打印也许能满足客户要求,但目前的材质与现有包材仍有很大差异,质量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一种可行的方案是采用云制造,让有资源的供应商生产相应的标准,饮料厂仅仅负责灌装。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对于马云提出的新制造,阿里有着先天优势,一方面阿里有着海量的消费者信息,另一方面以阿里家族为平台,可以连接大量的中小企业,从而整合资源,推动数据驱动的制造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根据淘宝天猫上的海量用户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并接受订单,通过工业大脑,设计产品,分发工艺要求,协调指挥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众多中小企业,进行生产组装,通过菜鸟平台,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尽管阿里没有涉足制造业,但它以轻资产的方式,连接众多中小企业形成一个巨无霸的产业集团。阿里攫取了整个产业链上最大一部分的利润,让更多的人为它打工。

正如马云所说,在今后10-15年,制造业会很难。也许消费品行业,特别是中等规模的消费品企业,会第一个体会到凛冬来临。如果拒绝新制造,单个企业希望凭借一己之力,与阿里打造的制造军团抗衡,苦苦挣扎于获客,希望渺茫。如果拥抱新制造,企业就沦为阿里蚂蚁军团中的一个无名小卒,只获取可怜的代工利润,勉强维持温饱。
【云制造(智能制造?新制造?)】一将功成万骨枯。新制造,阿里的野心在路上。
-2018年国庆飞拉萨途中有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