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性人格——听课笔记

一、特点
自恋型人格,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
无所不能
喜欢被赞美
较好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在公众场所获得较高的人格评价。
亲密关系的困难(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二、如何诊断自恋性人格障碍(DSM-5)
成年早期开始,是一种广泛的模式
表现符合以下五条及以上
1、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比如,夸大成就和天赋,虽然没有相应的成就,却期待被看作最优秀的。
2、被无限制的成功、权力、才气、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所迷惑。
3、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和唯一的,并相信自己仅仅能被其他同样特别的和高地位的人理解或与之交往。
4、要求过度的赞美。
5、有一种权利感(即不合理的期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6、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7、缺乏共情(同理心):不愿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8、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9、表现为自大、高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自恋性人格——听课笔记
文章图片
就像这只觉得是狮子的猫,

在对广义的自恋障碍的治疗成功经验中,科胡特发现了自恋的新内涵。
健康的自恋:有强大的有生命力的自我,那个扩展他的能力和满足他的需要,它是一种借助胜任的经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一种认为自己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
科胡特对自恋的再定义: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不健康的自恋:虚弱的自我,通过假装的自大使自己变得稳定。如果不能维持稳定,就会导致抑郁。
自恋型人格障碍(病态):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得被视为“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一般个体的自恋是健康的,而且也是允许适度的自恋。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相对于自恋允许可的范围那才不是健康的(1971、1978)。
三、自恋的自体之发展
在生命早期,自体客体起到情绪共鸣的作用。这时候自体相当部分的情绪功能是内化自体客体的情绪功能建立的。
自体:指的是属于一个人自己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表象。
自体客体:是被自体经验为其自身的一部分,并为自体发挥某些重要心理功能的客体。就好像人家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要无条件的自觉的为自己服务。
自体客体是能够满足自体镜映、理想化、孪生体等需要的“他人”。“他人”不被当做独立的个体,而是满足自体这些需要的客体,只有当和经验中的人有关联时才有意义。自体客体被视为是一种功能,如抚慰、认可等功能,更胜于被看作为“人”本身。
自体客体现象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对别人期望和要求高,觉得是人家应该的,你得陪他干这个,你得听他说那个。他由着性子折腾,你不满足他,他就愤怒,甚至他不说你就得主动迎合他——这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自体客体了,要求人家关爱自己不见外,心里你我不分了。其实人家没有这个义务,一定要关爱你,只是你自己深层感觉不见外罢了,所以就会遇到很多矛盾,解决不好就出心理问题了。
当生命发展阶段中,自体客体没有足够的深入自体所需要时,自体就会产生暴怒、郁闷等。而长期如此创伤,自体的发展就受到障碍。而对自恋的需求就会病态的反复表现在该个体的行为中。


自恋性人格——听课笔记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科胡特对于理论的新思考:自体三极与三类移情关系
自体有哪三极?如何呈现移情?
自体心理学主张的是镜映、理想化和孪生需求三极自体的心理结构。三极平衡就形成了健康的自体,否则就可能形成自体客体(不健康)。
镜映:就像土地、养分,父母无条件的爱、赞美的力量,爱就像空气一样


人类共有的自尊抱负、理想、才智、和技能的分享。
自尊抱负=夸大自体——与自体客体的镜映移情关系

自尊抱负=理想化自体——与自体客体的理想化移情关系
才智和技能的分享=另我自体——与自体客体的密友移情关系
南希:自体体验为模糊的虚伪、羞耻、嫉妒、虚妄以及自卑感受,或者浮夸、自傲、蔑视、防御性自立和虚荣。Kernberg将这些对立的体验描述为自恋者内部的自体的两极状态:非此即彼。
蜕变的内化作用(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籍该过程自体客体各面向被吸收纳入孩童的自体中。正常的父母偶尔会对孩童的需求未于符合或延迟给予满足,但这挫败是可承受的,不是创伤性的,而满足不是过度纵容放纵(overindulgent)的。这种恰恰好的挫败迫使一个孩童以特定功能的形式采纳自体客体的各面向,帮助孩子去体会挫折,面对挫折,走过挫折。但是如果给予强台风,就会折断。
孩童抽回了某些从自体客体来的神奇性、自恋性期望,并获得内在结构的某些微小成份(particle)。然后孩童的内在结构乃执行某些之前由客体为孩童执行的功能:诸如慰藉和镜映、控制紧张等等。
五、持续的镜映自体客体关系不足。
持续在自体三极关系的不平衡,可能产生的人格型态:
渴求融合(merger-hungry)人格:这些人必须将自己持续依附到自体客体上,并常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期待自自体客体分化出来;他们毁灭性的要求自体客体存在于自己可及之处。
逃避接触(contach—shunning)型人格:他们隔离自己以否认令自己惊惧别人的需要,并避免被别人吞没与摧毁。
渴求镜映(mirror—hungry)人格:他们坚持展现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接纳与赞美,常在忧郁后的退缩和赞美后的行动爆发之间变动。
渴求理想化(ideal—hungry)人格:他们永远在寻找能赞赏自己的人。
另我(aiter-ego)人格:他们寻求一种可确立自己的价值的人,因而确立了自己的真实性。


自恋性人格
一般人终生患病率估计为1%,
【自恋性人格——听课笔记】在临床的个案中占2%至16%
50%至75%患有此症是男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