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父母》(父母和孩子各归各位,家庭创伤才不会延续)

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聊到育儿话题上,有个朋友说,现在的小孩太难满足了,我们小时候给块糖就觉得很开心。她有次出差给孩子带了块巧克力糖,孩子看到礼物的时候,一脸嫌弃。
另一个朋友也赞同地说,他小时候特别羡慕别的小孩去坐摩天轮,可是当他带着孩子一起去游乐园坐摩天轮时,孩子吓得哇哇哭。
为什么我们给了孩子最好的东西,孩子还是不开心呢?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长不大的父母》这本书里说,父母给予孩子的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父母给孩子的只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为了满足父母内心的需要。在撒娇的其实是给予孩子东西的父母。
《长不大的父母》(父母和孩子各归各位,家庭创伤才不会延续)
文章图片
加藤谛三,1938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养学部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硕士。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6年11月获日本政府授予“瑞宝中绶章”。著有《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摆脱不安》《性格中的蜜与毒》《情感暴力》等书。
在《长不大的父母》这本书里,加藤谛三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告诉我们长不大的父母会把他们的家庭问题一代代传承下去,在未来让更多的人遭受痛苦。只有父母清醒过来,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疗愈自己,并终止这种痛苦,我们才能养育出幸福快乐的孩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长不大的父母》,看看父母如何才能终止伤害孩子的行为?
01 父母要学会爱孩子,而不是向孩子索取爱 一个妈妈做好了饭菜,满心期待得到孩子的夸奖,如果孩子不说"好吃",母亲就会心生不满。
一个爸爸给孩子买了一辆车,满心欢喜地拿出细心保护了一路的礼物,如果孩子不说"好酷",爸爸就会心生不满。
原本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最后变成了父母向孩子索取爱?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曾提出“亲子角色颠倒”这一概念。所谓“亲子角色颠倒”指的是父母向孩子撒娇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孩子向父母撒娇才合乎情理。因此,撒娇这一行为的主体和对象颠倒时,就叫作“亲子角色颠倒”。
就像文章开头的故事里的父母一样,在"亲子角色颠倒"的情况下,父母总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做一些自己儿时想做的事。他们让孩子完成自己儿时的愿望,还强迫孩子开心起来。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长不大的父母》这书里说,亲子角色颠倒的父母是在利用经济上,肉体上,心理上尚无法自立的孩子来疗愈自己"过往的心伤"。
【《长不大的父母》(父母和孩子各归各位,家庭创伤才不会延续)】当孩子撒娇时,父母理应满足孩子的需求,可在“亲子角色颠倒”的情况下,反而是孩子被迫承担起了满足父母需求的职责。
面对还没有长大的父母,孩子不得不承担起"养育"父母的责任,即时回应父母的诉求,夸奖他们。等到孩子长大后,他们也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寻找缺失的童年,一代又一代人一直传递下去。
只有父母意识到自己在向孩子索取爱,而不是给予孩子爱,并且终止这种错误的行为,我们才能避免让“索取爱”的行为伤害孩子,让孩子也陷入缺失爱的伤痛中。
《长不大的父母》(父母和孩子各归各位,家庭创伤才不会延续)
文章图片
02 不要让孩子成为我们心理上的“父母” 妈妈精心给孩子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便当。当女儿出门的时候,说了一句"午饭我带走了啊"。这句话竟然引得母亲勃然大怒,因为她觉得女儿这么说"很无情"。母亲像火山爆发一般质问女儿:"为什么要这么说话?"
《长不大的父母》这书里说,人在最懂自己的人面前会变得异常任性。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女儿或者儿子,也会将其当做心理上的母亲或父亲。
虽然他们说出口的话对儿子或者女儿来说是一种攻击,但那些话的意思其实是"爸爸妈妈"你们怎么可以做这么过分的事。
母亲对着女儿说一些任性的话,其实是她在跟孩子闹别扭,向女儿撒娇,这就是"亲子角色颠倒"。
女儿成了妈妈心理上的"母亲",她需要担负起照顾妈妈情绪的责任。
所以,当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像这位母亲一样感到"生气""厌恶"时,很有可能是我们正在跟对方的撒娇。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幼儿式行为,我们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长不大的父母》(父母和孩子各归各位,家庭创伤才不会延续)
文章图片
03 关注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父母的愿望 在公司忙了一天,回到家累的不行了。孩子突然跑过来抱着你说:"妈妈,我好想你,你陪我玩一会吧!"
孩子对你撒娇了,希望你能满足他此刻的愿望,但你很累了,大部分家长会说"妈妈很累了,待会儿再陪你玩"。但是对于这样的回答,孩子是不会满足的。
孩子用撒娇来让父母满足自己此刻的愿望,而心理年龄还是小孩的父母却觉得当下满足孩子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他们也希望孩子可以体谅自己的心情。
如果孩子吵闹不肯体谅父母,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会因为儿时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变得生气,威胁孩子。比如,你再吵下去,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受到威胁后,有的会反抗,有的会对父母言听计从。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长不大的父母》这本书书里说,爱威胁孩子的父母习惯用孩子的反应来满足自己对爱的饥渴感。他们通过孩子的反应,来证实自己的存在感。他们希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一旦孩子记住“威胁孩子”这种行为模式,他们就会把这种错误的行为传递下去,这就是家庭创伤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原因。
父母只有认识到威胁孩子满足的是父母的愿望,而不是孩子的需求,我们才能打破家庭创伤的延续性,学会关注和满足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长不大的父母》(父母和孩子各归各位,家庭创伤才不会延续)
文章图片
04 《长不大的父母》这本书通过父母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析出问题的本身来自父母,是父母内心的不成熟导致了孩子的各种问题。只有父母清醒过来,学习疗愈自己,自我满足内心的缺失,我们才能建立成熟的心智,才能在抚育我们的下一代时,让我们的孩子摆脱家庭的创伤,成为一个拥有健全心智的人。
日本作者谷口雅春曾经说,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不完美和内心缺失。育儿,其实是父母的第二次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只有建立起成熟的心智,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内心自由且丰盈的人,我们才能教育孩子如何进行自我满足,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生命对我们的考验。如何应对这场人生终极考验呢?那就是父母要学会疗愈自己,让自己内心丰盈且自足,让孩子回到他们本来的位置,让家庭创伤不再延续,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