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的不只是溺爱,还有贴标签。

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毁掉孩子的不只是溺爱,还有贴标签。
文章图片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给人贴上的标签,有地域性的、颜值类的、阶层类的,然而,都如我们所言是这样吗?

我见过也很大方的上海男人
见过普通话讲的很好的广东人
河南人不见得素质都低
演技好的年轻演员也不少
除了这些,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给人贴标签的话语:理工男、白富美、屌丝、花瓶、90后、魔蝎座……形形色色的标签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很多人仅仅是短信性的接触甚至还没有接触了解,就简单粗暴把别人分类。
给别人贴标签的坏处是:我们在了解一个人之前,就已经认定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久而久之,不仅会降低自己的判断力,还会使认识问题浮于表面,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惰性思维,看问题越来越片面。
给人贴标签会不利于我们的思考、认知,伤害着我们自己。
那被我们贴标签的孩子,标签是否也在伤害着他?
在店里经常在闲暇之余,会和孩子们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店里来了个新会员,在和她接触聊天中发现她的嗓子很有特点,我以为这个女孩子学习过音乐,于是好奇的问她:她你是不是在学习音乐,她说没有,我她五音不全,不适合学唱歌。我听了好奇的问,我觉得你嗓子挺有特色的,是音乐老师说你五音不全吗?她回答说:她自己挺喜欢唱歌,也想去学习音乐,有一次她在家里唱歌,被她妈妈听到了,说她五音不全唱什么歌,后来她就不再唱歌了。

听完后我很震惊,想起网络上有一句流传度很高的话: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贴标签就够了。的确,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不仅给孩子的信心造成打击,还会给他的人生设限。
可能会有家长已经在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贴标签?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事例。

01 孩子不轻易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有些家长会说:我这孩子,不敢和别人打招呼,胆小、内向。
02 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有些家长就说孩子:你就不能安静会吗?怎么跟有多动症一样啊。
03 孩子忘记了一件事情,家长就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粗心、毛躁?
这些话都是家长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的表现。可能是善意的责怪,也可能是无心的玩笑话,但是传递给孩子是一个这样的信息:我天生就是一个粗心、多动、内向的人。慢慢家长发现,自己的责备和鞭策不但没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反而越来越朝自己说的方向发展。
在心理学上,贴标签也叫心理暗示。孩子就像是正在成长中的小树苗,我们引导他朝哪个方向生长他就会朝哪个方向生长,我们给他什么样的标签暗示,他慢慢真的成这样的人。
可见,负面标签往往会使孩子往不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正面标签就一定能使孩子朝好,的方向前进吗?
我曾经有个小学同学,她是大家眼里的乖乖女,也是家长心中“别人家孩子”的类型,成绩优异。很多和她接触过的家长都夸她成绩好,很聪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别人嘴里品学兼优的孩子,在一次考试发现考试题目想不出如何解答的时候,为了考出好成绩,她去抄袭别人的答案,恰好被监考老师抓住,学校通报批评,事后又被家长批评了一通,自从这次事情以后,这个同学开始变得沉默少语,学习状态也没调整过来,后来成绩也一落千丈。
我很同情她,很可怜也很可悲,她无疑被爸妈、其他人赋予的标签所累,家长总是夸她聪明,却没教他如何面对失败。当她的能力和标签不相符的时候,为了维护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她走上了弯路以致付出了代价。
可见,过多的正面标签对孩子来说不见的就是好事。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有很多无奈和担忧:
同样的错误犯几次了,能不说吗?不说会长记性吗?
那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不说他下次还得重犯。
见到别人不打招呼,确实很没礼貌啊,别人会说没教养,以后长大了又怎么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啊?
是的,作为家长,不可能对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不闻不问、纵容他,否则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不会得到提高。只是在教育孩子时如何避免给孩子贴上标签,是家长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试着换种方式来表达:
01 同理心。孩子在成长路上,犯错可避免,我们小时候可能也同样出现过。孩子不可能一天长大,所以需要我们多些耐心。多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我们会对孩子的这件事有更深的认识。
02 出现问题我们要做到就事论事。不评价孩子智商、能力、性格。如孩子因为没掌握要点导致考试成绩不好,我们可以说:下次我们多准备充分些,相信会考出好成绩。避免出现“太笨了、智商低”等词语。
03 不在情急之下马上表达,可以在说话前先思考几秒钟,这样可以避免自己过度情绪话而说出一些含标签的话语,给自己组织语言的时间,也给孩子多一些积极的能量。
……


这篇关于贴标签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毁掉孩子的不只是溺爱,还有贴标签。】—— 我是成长之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交流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