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人性面

图片发自App 1960年,有一位管理学大师,名字叫麦格雷戈,他写了一本非常重要的书《企业的人性面》。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假设,大部分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会逃避工作;Y理论说,大部分人并非天生就厌倦工作,当对于各种因素控制得得当的时候,工作会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资源。
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里写下了以下这样一段话,非常有意思。他说:由于企业满足了员工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因此,激励员工的重点就转移到了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上。他又写到,除非这些高层次的需求有机会得到满足,否则员工会产生剥夺感,而且他们的行为会反映出他们的剥夺感。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员工产生了高层次的需求的时候,金钱在满足这些需求的时候,作用十分有限。而在工作中,当金钱成为了唯一的激励方式的时候,是雇主让员工把金钱变成了最感兴趣的目标,员工会把注意力都放在金钱报酬上面。于是,他也不再关注其它的那些需求了。

激励案例 怎样去激励自己家里的阿姨?当你把阿姨带到家里,从事着一种情感很自然要包含在其中的家务劳动。这种劳动的性质决定,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必须要包含家庭般的信任和情感。而你如果和阿姨之间只是建立一种金钱关系,而且你在设计激励机制的时候,又特别强调这种物质激励的作用,这时,你会发现阿姨无形中会被这种激励机制所诱导,即使她最开始不是,或者不全是,最后也许会真的变成X理论所描述的那样的人。
激励不应简单套用X或Y理论 就好比说,我们考虑阿姨的报酬问题。如果你完全按照Y理论去想问题,我觉得会出麻烦,因为人们的境界还没有普遍达到这样高尚的状态
【企业的人性面】当金钱成为唯一的激励方式,是雇主让员工把金钱变成了最感兴趣的目标,员工会把注意力都放在金钱报酬上面。
当上级认为下属是聪明优秀的,则下属心中会形成自我肯定的正向力量,不仅努力完成困难的工作,甚至激发潜能、自我突破,达成超乎预期的表现。
哈佛商学院教授李文斯通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管理中的毕马龙》,将毕马龙效应引入了管理学。这篇文章现在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经典研究。李文斯通主张,员工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来自于个人的学习能力,主管的期待和激励也会对下属的表现造成影响。

相反,如果上级认为下属能力很差,往往会导致下属自暴自弃、工作能力和效率每况愈下。这就是一种负向的激励。

自我反思 现实工作中,如何把X和Y理论有机结合,既要讲物质激励,又要跟精神结合、情感结合,这是个技术活,同时用好皮革马利翁效应激励员工,多思考、多实践!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