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

【内驱力】我在大学里读了10年,毕业后工作了8年,这18年是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是怎样度过的?我遇到了哪些跨跃不过的障碍?我刻意回避了什么?我的精神世界如何?我的思维模式有没有升级转型?这样的诸多问题,一时间涌入大脑。很庆幸,在35岁这样的年纪有机会深入思考和剖析,大致可以从内驱力、执行力、远瞻力几个方向聊聊。
这次先说说内驱力。
内驱力,在我看来是一个人灵感的源泉,事业的发动机,幸福生活的根基。
我以前并未考虑过这个问题,直到今年五月份,我陆续参加了一些学术和创业活动,深入体验了混序部落的社群运作,并与业内人士反复讨论“萌娃问问”的商业模式,初步调研了科普领域的机构方向和现状,随后主动承担新生班导师的工作,并组织了《成电生命之语》专辑,同时与院友和医药领域人士广泛对接。
整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内驱力源于教育的使命感。先抛开宝宝的家庭教育不谈,无论是对中小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都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非常愿意主动创造或承担一些工作,并为此不分昼夜的付出。类似的使命感,只有在研究生期间承担单晶衍射仪的管理工作时出现过,而那次是缘于信任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还不能算作内驱力。
那么,如何发掘自己的内驱力?
首先,释放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你要寻找机会,不断尝试,并在这个过程中让自身的内驱力逐渐清晰。我是一个乐于分享和给予帮助的人,因此可以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所以,相比而言,教学和给学生指导带给我的成就感要更大一些。
其次,常常思考,哪些是让自己为之振奋的情境或项目,这个过程中他人的信任占多大的比例,内驱的成分占多大比例,而这些内驱缘何而来?也许你从未出现过这种体验,那就更应该思考你此生的梦想,那些让你感到不会枉费生命的事。也就是说,你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越清晰,你的内驱力会越显著。
再者,直面自己,不断更新和训练自己的认知,特别是李笑来上周在得到专栏上讨论的“元认知",它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元认知的更新有助于发现内驱力,元认知也最终决定了一个人通往财富自由的能力。后续,我会将元认知相关的这几个系列的问题整理到这里,便于探讨。
内驱力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得到APP 总得来说,你越和不同的人群深入接触,就越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在观念视野、内在逻辑、行为方式、处事策略上的巨大差异。而造成这些差距不断变大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和思考这两大能力。相反,对于一个停止学习和不愿思考的人而言,也就没什么内驱力可谈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