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投资的几点感悟

最近看书及思考,对于投资有几点感悟,这是理念方面的思考,践行之路还很长。
一、要长期关注政策信息,增强敏锐性。
政策是指挥棒,很多大变革由政策改变开始,也因此创造了投资机会。
比如说,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取消福利分房,开启了住房市场化、商品化道路,由此开启了20年的房地产创富之门。
2012年金融新政出台,允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等混业经营,金融市场一改以前的严管思路,从此进入全新的大资管时代。由此,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杠杆和贪婪的双重吸引下,积累了巨量风险。比如在股市积累了大量高杠杆场外配资风险,2015年6月5日,监管当局着手清理疯狂的场外配资,引爆了牛市的终结。
作为合格的投资者,保持对国家重要政策的长期关注,是必备的功课。一切在于积累,要针对信息,刻意练习分析判断能力,逐步提高信息判断的敏锐性。
二、关注资金来源及流向。
资金是逐利的,分析资金动向是投资的主要依据之一。
比如,事后来分析,2015年股灾前几个月,为什么中小创涨得多?
2014年下半年,国家出台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降息降准政策,释放了巨额的流动性;与此同时,放松私募管制以后,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迅速飙升到两三万亿,私募大多数以投资中小创股票为主,迅猛地堆起了成长股泡沫。
而2017年为什么一些大盘蓝筹涨势亮眼?
仅从资金面来分析,2015-2016年的股灾,国家队是救市主力,他们主要买的是大盘蓝筹。所以,2017年,这些资金有逐步抽离需求,边拉边离就是优质蓝筹上涨的逻辑。
从宏观层面,以上的信息并不难得到,重要的是你的思考,你对关键信息的过滤和捕捉,跟对方向和趋势就够了。
三、如何做投资决策?
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着投资方向的选择。
10年前,我个人面临的选择是:投房产还是投股票?
投资股票似乎门槛很低,对资金量大小没有要求,股票变现快,涨跌很刺激,靠股票发财的故事也不少。
而投资房产,资金量相对大,媒体喊涨喊跌的一直在相互打仗,很不好判断;在此期间一直上涨的现实,让购买的决定很难下。最要命的是,有了自住的房子后,对再购房子进行投资的意识不强,缺少清晰的概念。
现在看来,选择的标准应该是:哪一种方式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会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无疑,改善住房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而且市场需求巨大(城镇化更是推升了这个需求),所以房地产商一直占据了中国富豪榜的前列。如果你的投资跟随了这个趋势,投资了房地产,无疑赚大发了。
而股市,主要是为了企业融资,多种因素作用下,小股民一次次被收割,“一盈二平七亏”成为常态,投资股市并不能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所以,选择股市投资是一条艰难的路,门槛并不低。
当然,买股票依然是很多人的一种投资方式,那么选择的标准应该是:这个企业团队是否满足更多人的共同需求,有没有能力强化这个能力,经营的更好。去发现那些正在提供更好服务的公司,或者找到一种机会参与其中。
四、要有轮动概念,及时收割。
【我对投资的几点感悟】多数时候,投资市场充满了一言难尽的泡沫化气质,它绚丽、快速变化而显得不太真实。
泡沫化特质,意味着最佳策略是:在吹大过程中跟随,在爆裂之前撤离。
我们处于巨变的时代,加上国人追求赚快钱,基金经理也架不住投资者对他短期业绩的考量,大家投资上都少长性,我们只能跟随。舍弃长期投资某个品类、某个行业企业的理念,在多个投资品类之间轮动,可能是一种更好的策略。
有些价值是恒定不变的,比如阅读等精神追求;有些价值是阶段性变化的,发展到峰值会产生拐点,需要我们判断,不断寻找新的价值,做新的选择。


参考书籍: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