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心坚如石,清风自然来

导语:生活并不是一尘不染,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得起风浪,守得住本心,持之以恒地做事情,那么幸福和成功将不请自来。
跟我合租的小伙伴最近天天早出晚归,完全不像他的作风,刚好今天早回,就跟他聊了会。
【你若心坚如石,清风自然来】听到的不是想象中他多么疼下决心,积极奋斗的话,而是一脸的疲惫不堪和无法言喻的痛苦。
原来这几天他被安排参加单位培训,能够获得这次培训原是单位对他的认可和提出的更高要求。却因为培训地点离住的地方实在太远了,以至于每天来回奔波,让他苦不堪言。他的想法也由原来的开心变成痛苦,才几天时间,他就想放弃不参加。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你以为这是一件好事情,但却盲目地乐观,没有看到事情所隐含的危险,导致祸端爆发;同样,你认为是无法挽救的事情,只要肯下功夫,也许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化险为夷。对于一件事情,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看我们怎么对待这件事情。
决定内心痛苦还是快乐的,是你的选择。面对事情,总的来说就是从有利和无利两方面来看,有利的时候对待起来会更加积极,无利的时候,更多的人会持一种消极的态度处理。但消极的态度就是改变我们不需要面对事情了吗?显然不可能,那他我们对事情感到绝望,仍然要面对。既然这样,为何不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呢?
在赌徒的心中总是存在“富贵险中求”的侥幸;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积极对待问题的心态。所谓的“话粗理不粗”,用这样的积极心态,认真地对待每个环节,或许还能找到出路,往往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心态,天无绝人之路,总会让我们找到生门的。
而且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客观存在,那就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快乐。痛苦和快乐,我们都会选择快乐,因为痛苦的心情和想法,让人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更让人身心受累,那是一种心被刀割的感受,没人会喜欢这种感知。
而面对一些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如何接受就成为唯一能做的。比如亲人的离世,被爱人抛弃,被安排去做一件完全抵触的事情等,这些我们自身无法更改的事情,我们要学着去接受。苦中作乐总比苦中受苦更让人感觉时间过得更快。
李白一生豪放,纵情山水,以酒为伴写下了千古诗篇,而回看他的经历,我们会发现,他总是在郁郁不得志之中渡过的;本来这么一个才子不受朝廷待见,内心肯定是痛苦万分,深感有志不得伸的;但李白却没有这样去想,他仍然乐观对生活,用一切可以用的办法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一个人一辈子能否做成一些事情,并不全靠智力,更重要的要有毅力。那坚持不懈、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才是成功的保证。
想想,就算是爱迪生也是做了999次失败实验后,在第1000次才获得成功的。如果他在前999次的任何一次放弃了,就不能发明电灯了。所以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做一些事情。人生真正可以给我们做事的也就匆匆几十年,在这时间里,哪怕是一件小事情,想要获得成绩也是付出很大的代价,也就是时间的价值。想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为什么有些人能一次通过,跟他们聊起备考经验,无一例外会提出两个字“坚持”,全心全意投入到备考当中,坚持做这件事情,成功自然会找上门。
而坚持总是枯燥乏味的,当你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去看看比你更艰难的人的生活,会让我们重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一位父亲为了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就带着孩子去了车站、早上的街道和白领工作的地方,在这充满强烈对比的情景中,孩子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优越,再也不敢随意挥霍生命和时间了。同样,当我们感觉自己为了做成一件事情,实在坚持不了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点空隙的时间,去看看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他们正在做着或许比自己艰难一百倍的活,但他们仍然在坚持着。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现在这难得的,相对幸福的事情呢。
人们总说,跟随我国快速发展变化的,还有我们的心。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很容易迷失在这繁华的世界。无时无刻都渴望着,欲望占领着我们的思想,渐渐让我们变得浮躁。而当我们出现这种心态的时候,不妨静下心去好好读一读书。
也正是因为自己太浮躁了,以至于,许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连读书也静不下心去读,这是非常危险的状态。强迫自己去读书,让那颗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只有当我们静静地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时,我们才能发现通往幸福的道路有许多条,或许现在这条由浮躁带来的路并不合适我们;而另外那条,虽然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但却是能脚踏实地的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