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体育不及格生,到第一次跑过五公里

从一个体育不及格生,到第一次跑过五公里
文章图片
从一个体育不及格生,到第一次跑过五公里 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人生中第一次跑过五公里。
我从未想过我会开始跑步。一直觉得跑步是这么枯燥这么痛苦的事情,从未想过要把它纳入我的生活,更不要提连续跑上五公里这样的天方夜谭了。
从第一天跑400米就喘粗气,到跑一公里都需要中间走一会儿才能完成,再慢慢坚持到二公里,三公里,五公里,好像并没有那么的难,我逐渐在每一次的跑步中找到了掌握自己节奏的方式,也找到了乐趣,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爱上了跑步。
我知道在常年跑步的大神们眼里,五公里根本不是事儿,或许就相当于做了个热身而已,简直就是小儿科。但是对我来说,五公里却是个里程碑似的成就。
因为,在我过去的人生经历里,我从未跑过这么长的距离。
我从小就是个体育经常不及格的人,从小到大的体育课对我来说都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 小学时特别害怕跳马,每次体育课要跳马都是一场噩梦。那时候的“马”好像就是一个梯形长方体的箱子,它对我来说太高了,太宽了,个子矮小的我内心觉得我根本就不可能跳过那个玩意,每次排着队跳马,轮到我时,我都会吓的几乎要哭出来。因为太恐惧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真正跳过一次,最多鼓起勇气跑过去,又吓得停了下来。好在那时候的体育老师并没有为难过我。小学时还害怕的一件事是后滚翻,我总觉得这个动作会不小心把脖子滚断。运动会跟我是绝缘的,小学关于运动会的记忆就是当播音员,念学生来稿,念比赛规则,念比赛通知。
? 初中时为了考入重点中学,每天晚上做完功课一个人到楼下去练短跑,练立定跳远,练了几个月终于有了点效果,中考体育虽然得不到满分,但也好像只扣了几分而已,如愿进入心仪的学校,这对我来说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 高中时的背越式跳高也是一场噩梦。我是个这么谨慎胆小的人,怎么可能把我的背放心的交给那个不靠谱的杆?印象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成功过。每次上体育课发现又要跳高时都紧张的要哆嗦。
? 大学害怕玩双杠,要在双杠上完成一整套动作,是我的另一场噩梦。天知道我是怎么熬下来的!当我在双杠上“纵横驰骋”摆出各种花式动作的时候谁能看得见我瑟瑟发抖的心?我没从双杠上掉下来摔死很可能是我运气太好。
? 而贯穿整个学生时代的噩梦当然要属八百米了。每次测验,都要跑到吐血,恶心,喉咙像刀刮一样痛,腿也不是自己的。我想,等终于毕了业,我永远都不会再跑步了。
? 工作后终于真的不用再做体育课的噩梦了!不过,也是没想到,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居然还曾经参加过两次单位组织的运动会,居然还跑过4*100接力,这得是多么缺人了才能找到我啊!一个小短腿在赛场上拼了命的跑,心里就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能给队友拖后腿,所幸我还是做到了。
谁能想到,在毕业20年之后,我居然又开始跑步了。而且是心甘情愿的,主动自觉的,不知不觉上瘾的。
为什么要选择跑步?
运动方式那么多,我为什么会爱上跑步?
? 跑步简单,易行,最容易上手。对于新手而言,它的成本最低,不需要场地,不需要装备,只需要迈开双腿跑起来。
? 跑步可以独自运动,不需要别人的参与。打球需要旗鼓相当的球友,需要迁就同伴的共同时间,在一个新手的初级阶段,除非是最亲近的人,否则没有人愿意天天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只是陪你练球,假如水平不相当,双方都打的不顺畅。而跑步不存在这个问题,你完全可以“我的事情我做主”。
? 跑步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只要你的目的不是去参加比赛,跑步就是一项属于你自己的运动。你可以自己掌控你的运动量,你既可以给自己一点压力,也可以选择轻松自在的去跑完,只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好,即使你是整个操场上跑的最慢的,又有什么关系呢?跑步不需要超越别人,只需要超越自己。我不用跟别人比技术,也不用跟别人比速度,更不用担心因为水平不高被人笑话。只要开始奔跑,就能感受到runner's high。
? 跑步可以让你享受孤独,与内心单独相处。对每日穿梭于现实与虚拟网络之中的现代人来说,独处的时间可能是一天中最奢侈的时光。跑步还可以释放情绪,在你挥洒汗水的那一刻,一切烦恼和悲伤都是浮云。很多人会对跑步上瘾,是因为他们享受跑步后放松愉悦的感觉。
“跑步就是一个人的修行,跑步的时候不需要与任何人交谈,也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欣赏风景或者感知自己便可。”——村上春树
新手不要盲目追求速度
对于一个跑步的新手来说,不要盲目的去跟大神比,去跟运动健将比,首先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跑步的初衷是什么?有人是为了参加比赛,有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有人是为了健身减脂。绝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后者。那么速度就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对于非专业,只想健身、减肥、健康的人群来说,衡量跑步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距离和速度,而是强度和持续时间。
很多人都知道,持续慢跑是最健康、最能锻炼心肺功能、最能减脂的方式。可怎么样才算是慢跑?
达人们用5分钟/公里的配速,可以轻松的谈天,叫做慢跑;而我用6分半的配速跑上5公里可能都会是保持正常呼吸的极限了。但尽管如此,我和达人们的运动强度、所消耗的热量有可能都是一样的。
对于新人来说,不要以配速来定义自己的强度,这是不准确的。如果我们都用最大心率的65%跑步,都很轻松,跑同样的时间,那么我们的“训练收益”就是一样的。
找到你最适合、最容易坚持的节奏,跑下去就可以了。其实,如果你掌握好你的速度、运动强度,调整好你的呼吸、节奏、使心率控制在一个标准范围内,那么你实际上是可以跑很长时间、很长距离,无休止跑下去的。这对于减脂和锻炼心肺功能很有帮助。
那什么才是最适合的运动强度?看心率。
心率是跑步最重要的指标
因为心率是确定运动强度的唯一标准。
如何计算你最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区间?往下看。
目前最流行的理论最大心率计算公式为: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补充:只是理论数值,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个数值只能简单参考。)
运动中的心率区间还应该考虑您的静息心率,就是早晨刚刚睡醒时的心率值。(这个数值也是因人而异,我的静息心率是60。)
理论最大心率和静息心率之间的差值就是储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
所以,有氧煅练的最适宜心率区间为:储备心率(60%-80%)+静息心率*
举个栗子,一个40岁跑者的静息心率为60,他的有氧训练最适宜心率的计算方法是:
理论最大心率:220-40=180
储备心率:180-60=120
目标心率下限=120X60%+60=132
目标心率上限=120X80%+60=156
所以他/的最佳训练心率是132~156
跑步时可以佩戴有心率测量功能的设备,如果没有,就把自己控制在「能边跑边聊天」的强度,这就是慢跑,也是减肥效率最高的强度。
好了,心率的计算方式都get到了吗??
选择你喜欢的APP来帮助你完成训练
对新手而言,跑步不能闷着头瞎跑,那样完全没有头绪,也形不成规律,还会增加受伤的可能。一定要按照科学有效的计划循序渐进。
现在的跑步APP那么多,别说你找不到合适的。咕咚、Keep、Nike都有相应的跑步软件,它们最大的好处就是都推出了对应各种级别跑者的训练计划,你可以从零基础到三公里,也可以从五公里到十公里,还可以从半马训练到全马。详细到每天每周要完成什么目标,每天按照什么节奏跑多少分钟、跑多少距离,跑前用什么动作热身,跑后用什么动作拉伸,哪一天休息,哪一天做关于膝盖或者核心的训练。
我用的是keep和咕咚,两个软件都不错,keep做的很细致,计划非常详尽,在休息日里还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健身训练。而咕咚里还有单纯用于减脂的跑步计划。
慢下来,跑下去
跑步没有那么可怕,如果你跑几步就觉得非常累,累到坚持不下去,说明这个速度对你来说太快了,你可以再放慢一点速度,只要克服掉最初一公里、二公里的极限点,稍微多坚持一点点,你就可以体会到跑步的愉悦。
慢跑,速度不快,合理控制心率,如果不盲目加大训练量,盲目增加跑步强度的话,你是不会轻易受伤的。
即使你的速度很慢,慢到跟快走的速度差不了多少,但也一定要坚持尽量是跑着而不是走着。在锻炼效果上请相信跑总是比走更“高级”。跑步和走路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运动方式,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跑步时双脚会有同时腾空的阶段,意味着需要肌肉更用力地收缩才能克服自身重力,这是跑步比走路累得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运动教给我的另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凡事都不要去跟别人比较。
比是比不过来的。任何一件事,在不同的人身上,都没有可比性。你之所长,或许是他人所短,而你做不到的事情,或许正是他人令你不能企及之处。
单纯的比较会让你丧失希望,比较是所有不快乐的源泉。
最后,把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送给大家:「喜欢的事情自然能够坚持,不喜欢的事情怎么也长久不了」。
当你开始跑步,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能量;
【从一个体育不及格生,到第一次跑过五公里】当我开始起跑,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