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上

知难而上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的这段话,带来很多启迪。意思是:
“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
【知难而上】对比身边的人,生而知之者少之又少,学而知之者众,困而学之者,好像又少之又少了,困而不学者又众。
再看俩孩子,女儿可在学而知之的范围,儿子就惨了,在困而学之和困而不学之间徘徊。
儿子作为主体不知作何感想,在他面前为什么学习那么难,比李白的《蜀道难》还要难上加难!
家里的孩子,依稀记得大侄女上初中时,学习很困难,但体育成绩一直很突出,选择练体育时,我是百般不同意,无奈孩子喜欢,最终因体育严重耽误了学习。记得当时辅导侄女学习时很费劲,时隔多年,也不记得当时孩子学习状况了。大侄子很聪明,因太好动、太好玩,成绩一般,上大学后有经济意头脑,挺会赚钱。
外甥女自小聪颖,理解与记忆能力从小就好,初高中的老师无一不夸,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
侄女学习费劲,因为好动贪玩,成绩平平,但老师的评价也是很聪明,要是能好好学,成绩也会很好!很多例子表明,小侄女也很有经济头脑,看来以后也混不差。
小侄子从幼儿园就是老师眼里的聪明孩子,现在初中了,老师们眼里的优等孩子,理解好,记得快,学习积极。
就是儿子学习让人头疼!虽有经济头脑,总不能现在就开始学经商啊,学习得差不多吧,每天过问,老师们关心,周末亲自辅导,该差不多才是啊,急得一团糟!
看来,非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者,要想学好习,岂一个难字了得?何其难,也要知难而进,没有退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