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概股30年

投稿|中概股30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市值观察 , 作者 | 文雨 , 编辑 | 小市妹
美国SEC一纸公告 , 中概股坠入万丈深渊 , 3月以来 , 美股中概股累计蒸发了超过2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
如果按最高点计算:
319美元一股的阿里巴巴如今已经不足80美元;
354美元一股的百度如今已经不足110美元;
212美元一股的拼多多如今已经不足30美元;
108美元一股的京东如今已经不足46美元;
67美元一股的蔚来如今已经不足15美元;
……
恐慌 , 迷茫 , 愤怒 , 纠结 , 负面情绪溢于言表 。
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 , 让中概股如此失魂落魄?
中概股30年历史 , 虽未盖棺 , 但基本可以下定论 , 成败参半 。
对于未来 , 现在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就是保持信心 。
缘起1992年 , 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急进的一年 。
南巡讲话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中国证监会成立 , 这些都成为后人追记历史的标志性节点 。还有一件少有人提但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 , 华晨汽车在这一年登陆纽交所 , 开启了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先河 , 也标志着中概股的正式诞生 。
所谓中概股 , 指的是在境外上市 , 但业务和盈利主要在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 。截止到2021年底 , 中概股总共380家 , 其中美股中概股为281家 。
回看这段历史 , 中概股本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一个刚刚开放的中国急需资本来扩大产业规模 , 但国内资本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 特别是民营企业 。
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下 , 贷款配置更倾向于有重资产抵押的国有企业 。根据当时的一项统计数据 , 1995年 , 国有企业贷款占到了银行各项贷款总额的58.73% 。相比之下 , 轻资产经营的新经济企业并不怎么受待见 。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拿阿里、腾讯的股权问题说事 , 对企业引入外国资本颇为不满 , 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
马云曾找过37家企业融资 , 但没一人理他 , 最后高盛联合其他机构投了500万美元 , 阿里这才活了过来;马化腾一度因经营困难想要卖掉公司 , 找了四家公司 , 要价100万 , 其中有三家直接拒绝 , 剩下一家虽然答应收购 , 但直接给打了个六折 , 最后还是李泽楷与熊晓鸽慧眼识珠 , 两人合计投了220万美元才让腾讯成功续命;国家科委和北京市经贸委曾准备在1996年给四通利方(新浪前身)提供2000万贷款 , 但因没有抵押物而被迫终止 , 听闻此事的高盛直接打了2500万美元过来 。
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中国比比皆是 , 主观意识跟不上 , 客观上也确实没有足够的钱 。现在看似乎是创业者“崇洋媚外” , 当时却是报国无门 , 导致新兴产业的创业公司大多是海外资本一手养大的 。
更遗憾的是 , 等到这些企业准备上市的时候 , 又一次被国内资本市场拒之门外 。
90年代的A股是一个典型的袖珍市场 , 股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发行新股引发市场抽血 。每逢股市大跌 , 散户都会要求监管当局暂停新股发行 。即便上市 , 也轮不到这些互联网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