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概股30年( 二 )


举几个例子:
A股对于企业的业绩情况有明确规定 , 不仅需要盈利 , 而且要具备可持续性 , 但互联网企业早期以烧钱为主 , 亏损是常态;A股坚持同股同权原则 , 但互联网公司为保证创始人的话语权大多采取了同股不同权的架构 。
港股同样存在制度桎梏 。
2013年 , 阿里巴巴将港交所作为IPO第一选择 , 但因同股不同权的架构而受到“歧视” , 随后只能转向美国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搜狗身上 , 2017年 , 张朝阳本想让搜狗在香港上市 , 也是因为股权架构问题 , 最后只能投奔纽交所 。
原则上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互联网公司与国内资本屡次失之交臂 ,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则又一次敞开了怀抱 。
1999年 , 纽交所调整上市标准 , 只要企业满足市值不低于10亿美元、年收入不低于2.5亿美元 , 即便没有盈利也可以上市 。
次年 , 新浪便以创新性的“VIE模式”登上纳斯达克 , 为后来者趟出了一条通往美股的捷径 。在其之后 , 搜狐、网易、阿里、百度、携程等纷纷赴美上市 , 中概股大幕开启 。
花开互联网泡沫破裂两年后 , 中概互联自低点发起一波强力拉升 , 网易的股价相比历史低点最多攀升了108倍 。年仅32岁的丁磊一跃成为第一个出身互联网的中国内地首富 。而在几年之前 , 他还是一个拿死工资的宁波电信局职员 。
现实中的财富神话不仅让国内创业者看在眼里、痒在心里 , 也让外逃美国的“万德莱”创始人徐杰看到了商机 , 一种曲线登陆美股的模式开始大行其道:借壳 。
事后来看 , 这无异于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 为今天的中概股危机提前埋下了伏笔 。
具体操作步骤是 , 先把中国企业运送到OTCBB(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市场 , 然后在纳斯达克购买壳资源 , 让中国企业反向收购壳公司实现在美上市 。
如果说新浪的“VIE模式”是一条快速路 , 那借壳上市就是不折不扣的高速路 。
投稿|中概股30年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Wind
2003年之后 , 通过买壳反向收购赴美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大幅增加 , 金融危机之后 , 奥巴马政府进一步放宽了中小企业的上市门槛 , 将中国企业的赴美热情推向了高潮 。
2010年 , 有63家中国企业在美股成功IPO , 创下历史巅峰 。
这同时也是中概股股价表现的巅峰 。
2009年 , 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对金融危机完全脱敏 , 股价几乎全线上涨 , 一年翻1倍甚至连及格都够不上(据统计当时平均涨幅在130%左右) , 其中有5家累计涨幅超过十倍 。
最夸张的是一家名为东方纸业的公司 , 其股价自2009年一路狂飙 , 一年的时间上涨了60多倍 , 同期市盈率更是从0.1倍暴拉至15倍 。
正是这种不正常的繁荣 , 引发了华尔街对中概股的普遍质疑 。表面高光的背后 , 危机已经悄悄逼近 , 涨得最欢的 , 也成了后来跌得最惨的 。
退潮3月10日 , 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列入“暂定清单” , 提示这些企业存在退市风险 , 由此引发了这一轮中概股的大崩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