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概股30年( 四 )


如今SEC开出的“预摘牌名单”正是基于对这一法案的执行 。
而中国这边 , 新《证券法》再次重申 , 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
所以 , 这根本不是中国企业与美国证监会之间的事情 , 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 。中国这一边留了活口 , 如果做出让步 , 尚有缓和的可能 , 否则 , 恐怕就只能接受退市的安排 。
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 。
自华晨汽车登陆纽交所至今 , 整整三十年 , 中概股似乎已走到历史的尽头 。
对此 , 市场上有两种担心 , 一种是担心手里的中概股最终退市 , 另一种是担心企业赴美融资这条路就此被堵上 。
至于这两种担心 , 虽然不能说完全多余 , 但起码有放大和过度解读的成分 。
雄起始于2010年的做空中概股浪潮 , 其后果远不止当事公司的股价猝死 , 而是整个中概股的信用破产 , 并带来了估值歧视这一严重的后遗症 , 致使中概股自此长期饱受冷落 。
比如分众传媒 , 金融危机后公司的业绩逐步回暖 , 到2012年时每股收益基本与2007年的历史高点持平 , 但估值并未同步转暖 , 市盈率甚至在2012年一度跌到10倍以下 。
与此同时 , 国内资本市场却长期处于高估值状态 , 特别是新兴产业 。
2014年 , 主营网络娱乐的巨人网络在公布私有化退市前的市盈率(TTM)仅13.8倍 , 而彼时A股传媒行业的市盈率(TTM)基本都在30倍以上 。
估值低 , 再融资渠道有限 , 美国资本市场能给予中国企业的帮助早在多年以前就开始收窄 。反倒是各行业中很多后发企业 , 在国内资本市场轻松“圈钱” , 并不断扩大市场地位和经营规模 。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是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 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实现了出国留学的梦想 。回国后才发现 , 曾经不如自己的同学都当上了老板 , 豪车别墅应有尽有 , 但自己在美国混了多年还是一个打工人 。
以光伏为例 。
2016-2019年 , 晶科能源曾连续四年拿下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 , 是当之无愧的“组件之王” 。2019年之后 , 晶澳、天合等公司相继回A , 拿到巨量资金的同时也拓宽了融资渠道 , 为新一轮产业军备储存了弹药 。
相比之下 , 还在美股市场上的晶科却愈发囊中羞涩 , 在持续而巨大的投入面前逐渐力不从心 。到2021年 , 晶科在全球组件领域的排名已跌至第四 , 被隆基、天合、晶澳等先后超车 。
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是 , 中国已从资本短缺进入资本过剩的时代 。
截止今年2月底 , 国内M2总量已超244万亿元 , 相当于美国与欧盟的总和 。M2/GDP的比值更是超过200% , 而美国和欧盟则只有100%左右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 , 2000年-2020年 , 中国净资产规模从7万亿美元飙升到120万亿美元 , 增长了17倍 , 而同期美国的净资产只翻了一番 , 为90万亿美元 。
2021年 , A股共有493只新股上市 , 融资金额高达5478亿元 , 再创历史新高 。港股市场去年有96家企业IPO , 首发募资金额共计2850亿港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