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

所谓大数据,不仅是指数据的数量之大,更主要是指通过对维度交错、来源多元、类型多样的大规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寻求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使人们可以脱离以往常依赖于小样本数据的推测或感性化的偏好性选择,转向基于理性证据的决策。
通过对于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提升学业表现。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规划学习的计划,决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路径与方法,随时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检查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所谓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1859年,英国学者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对当时学校中古典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重虚饰、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非常不满。他依据五种人类的基本活动,确立了按价大小排列的各类知识。

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后面的问题,即如何学、如何教、如何提高效率。学习科学成为当代教育的“显学”就是明证。学习科学是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生物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等交叉形成的前沿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备受教育界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世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方向,越来越多的国家筹建专门的学习科学研究组织和机构。
课程在现代教育当中,是不是特别重要?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现代课程体系是由斯宾塞最早提出来的。他将人的完满生活作为衡量课程价值的标准,并将人类活动按照重要程度划为五种:
(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2)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与之相应的课程,就应该有生理学和解剖学(了解生理和生命规律是维护个人健康与安全的先决条件,也是饱有精力、生活幸福识),有读写算技能的训练以及逻辑学、力学、几何学、热学、电磁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数学,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历史、礼仪、信仰和宗教,还有绘画、雕刻、音乐等课程。他的这些论述,为建立现代基础教育的分科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总量的快速增加,以分科教学为代表的传统课程理论受到了挑战,知识掌握开始从目的走向手段,学科课程开始从分化走向综合。也就是说,教育并不是培养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拥有者,而能够运用知识去探寻新知和创造的人,知识学习本身从目的变成了手段。STEAM(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综合教育)、综合实践课程、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学科整合课程等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下面,我分几个层次,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课程体系。
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大致可以从研发的主体和类型来分类。
从课程研发的主体来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类。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f13eba4b-d23c-4e00-aa25-94f1aac9a72080%,其中工具学科占时超过50%。
严格来说,课程应该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而是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辅助、自我教育为根本的全方位、全过程体系。而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则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师生共同经历的课程,不是一堆知识的罗列,而是通过他们的共同生命体验,成为有德行、审美、情感和能力的人。
课程本身就是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能量。课程作为生命成长的能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叠加,学校庭的碰撞,以各种形式互相作用,从量变到质变,最终知识与社会生活、师生生命达到共鸣而形成。与家展的总体是愉快的必备知
设计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就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学习中心首先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日本学者矢仓久泰在《学历社会》一书中描述过学历社会的四个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从“旨在获得职业与生活所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转变成“获得高地位的职业”。
第二,文凭是社会最重要的通行证,它既是人们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标志,又是求职、晋升的手段。
第三,考试作为选拔和获得文凭的主要手段,普遍存在于教育过程和升学过程中。
第四,成绩或分数在教育中占据主要位置,容易产生激烈的升学竞争,以及大量被迫为考试和升学而学习的厌学者。
匈牙利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出,游戏能够使人进入“心流”(flow)的状态,“当人们自愿尝试去完成某个困难而有价值的任务,且把个人的身体和心智发挥到极限时,那些最佳时刻常常会翩然而至”
混合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主要学习方式。
借助于智能设备而生存与发展的时代已经来到,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认知外包的现象会更加注重方法论的学习。
【未来学校】所谓混合学习,也就是说未来的学习主体是一个人机结合体。未来的学生将不是完全借助于自己的手和脑来进行学习,而是借助于外脑,借助于人工智能,借助于大数据,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所以认知外包的现象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也就是说,很多过去需要用传统学习方式来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