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新闻
生长于信息社会的我们从小就见识了各种新闻的狂轰乱炸,总结了一下自己看新闻的不同阶段与特征。
第一阶段是到大学前,3G,手机还没有全面流行,依旧记得对读书时看过的意林、读者中的故事,深信不疑。当时在网吧上网时,除了游戏外,浏览新闻也是必不可少的,仿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面前上演,不曾怀疑过它们的真实性。
第二阶段是大学与刚工作的那段时间,对网络信息的渐渐免疫,开始怀疑其真实性,直到UC震惊部的崛起,刚开始时看到那些题目时,会控制不住的去点击,直至再碰到这样的标题,一点打开的欲望都没有,甚至开始怀疑所有新闻的真实性。
第三阶段,网民对震惊新闻的免疫力越来越高,编辑也开始了进化,很像辩论赛时正反两方轮流上场,今天还是全民支持这个观点,第二天就开始石锤,用各种实证来支持反方观点,你来我往,作为吃瓜群众的我,处于要被说服的中心,不得不纠结于他们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错,各种被打脸,但更多的事实比这更残酷,谁对谁错都无关紧要,一周之后,大家都不再关注这些消息了。在认识到这点之后,有几年的时间里,我都不再关注新闻,事实证明,关不关注也没啥影响嘛。
第四阶段,再次关注新闻,已经是在B站上看到了观视频之后,对当时他们的解说新闻的方式很感兴趣。虽然依旧对新闻的真假不能做绝对的判断,但至少他们会拿出考证的过程,那新闻的准确性,至少在我看来已经有了大大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了。曾经不是有过一个曼德拉效应吗?在一部分人的记忆中,曼德拉已经逝世,但在一部分的人的记忆中,曼德拉却一直是活着的。虽然别人会有很多种解释,但在我自己的解释看来,就和媒体传递新闻的准确性有关了,有些人知道曼德拉已经去世,是因为当时他能接受到的新闻里有过这种新闻,所以他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有些人没有接收到这个信息,或者接受到了一些假消息,那在他的记忆中,曼德拉就可能一直存活着。现在不再有曼德拉效应,是因为权威媒体的覆盖的人群更大了,不再有滋生的土壤,只信官方。
第五阶段,随着我们接触更多的观点,我们会越来越接受自己本来就已经认同的观点。有一个让我困扰的现象是,《奇葩说》在前几季的时候,我还是很喜欢看的,高晓松老师是我认可的大才子,奇怪的是,随着在B站逛的越来越久,接触到的更多其他类型的大佬,被他们的观点影响,现在的我竟然也敢看不起“公知”了,看完《金刚川》时,非常想吐槽,就这,人桥是很震撼,但类比如工厂中的解决问题,计划是要投入的是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但最后做出来的是一条纯手工线,然后说,工人多努力呀,按时在手工线上赶出了产量,要是我把工作干成这样,会被辞退的吧。
【我看到的新闻】现在对新闻的态度就很佛系,震惊部不看,想让我站边不看,热搜不看,有理有据姑且一看。
推荐阅读
- 热闹中的孤独
- JAVA(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重载与重写&内存泄漏)
- 我要做大厨
- 放屁有这三个特征的,请注意啦!这说明你的身体毒素太多
- 一个人的旅行,三亚
- 布丽吉特,人生绝对的赢家
- 慢慢的美丽
- 尽力
- 一个小故事,我的思考。
- 家乡的那条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