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3日璇子学习伤寒厥阴篇小结(白头翁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紫参汤,诃黎勒散)

昨天学习了厥阴篇有关“下利”的几个条款,然后讲了通脉四逆汤这个方剂,今天从白头翁汤开始继续接下来的厥阴篇几个方剂的学习。

一、白头翁汤方371条
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原虫痢疾的专病专方。结构上,黄连和黄柏的抗菌效果比较强,白头翁的抗原虫效果比较强。
主证:热利+下重。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中疼痛(微微痛或者剧痛都有可能),渴欲饮水,沉弦带点滑的脉象(因为有里热)。
“热利”:通常厥阴病拉的大便都是热烘烘的,颜色有点咖啡色带一些粘液。可能会有些脓血,但是如果脓血过多,正常的热臭粘液少的情况,就有可能是昨天讲的柏叶阿胶汤证(血分里热太多)。
“下重”:拉完大便以后觉得屁股还塞着一坨什么东西,拉不干净。严重的话会脱肛。
方剂治疗路数:清热,杀菌,杀原虫,并且恢复厥阴区块的免疫机能。
现代临床剂量建议:白头翁从三钱到一两;黄连、黄柏大概一两;秦皮约三钱四钱。
适用足厥阴肝经有热的有关问题:淋巴的结核发炎,眼睛发炎,尿道炎,肝经太热走不动路的肝火问题,乳腺炎,妇女病盆腔炎,肝炎,长痔疮脱肛。
二、白头翁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白头翁,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
新鲜的白头翁,是非常强的抗癌剂。白头翁汤证是很接近直肠癌的下利症状。
白头翁的特质:外面长白毛,有风的时候吹不动它,没有风的时候它会自己摇动。所以是克风的植物,容平之气比较重,去一切的风。清热。也治疗淋巴肿块。下巴脖子侧面的暗疮,可喝白头翁酒来治。杀阴道滴虫。治“休息利”(拉肚子一阵好一阵拉,肝经淤堵问题)。
【2020年2月23日璇子学习伤寒厥阴篇小结(白头翁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紫参汤,诃黎勒散)】连翘:适用寒热纠结造成的湿气结块。与白头翁的路数不同。
白头翁:升散肠胃郁火,走少阳区块,像是疏肝利胆,升散湿热,清肝清热,往上走的药。区升麻是升阳明区块的热,柴胡是在打通少阳的情报传递。白头翁比较寒。
龙胆草:治的是心包的热,膏肓里的热,热是从胸口往下走的,如龙胆泻肝汤,是沿着肝经往下走的药。
肝经里有寒:当归四逆,桂枝当归汤
肝经里有湿热:白头翁汤
有风又有热,适用白头翁。
三、秦皮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秦皮,味苦,微寒。 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川谷。
一种树的树皮,瘦瘦高高,树皮带点绿色,树的表皮有两面作用,一是把从根吸收的营养往上面推,二是把树叶光合作用的营养往下入根。所以秦皮是两面性非常强的药,同时有通的效果和涩的效果。因为用秦皮做的纸张不易吸水,所以秦皮又是可以止水的药,比如眼睛红肿流眼泪,吃了秦皮后就不会流眼泪了。在历代就是一个眼药。泡水就是眼药水。说明可以作用在肝经,清肝明目。
秦皮在白头翁汤里是止涩肝经湿气的药,同时抑制肠胃蠕动,让肠子安静下来。就好像是在涩住一个人的下利。
秦皮是抗日晒的药,用来煮水,可以拿来当美白水,出去时拍一拍,据说能挡掉大量的紫外线。用4%的秦皮溶液。
治疗皮肤表面的热邪,长烂疮。
所以,白头翁和秦皮都是一个从肝往上,抒发湿热的药效。
四、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桂林本11.92条)
下利,其人虚极者,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之。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方:白头翁二两甘草二两阿胶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适用产后下利血虚的情况,里面是有实热,但是身体虚寒手脚冰冷,加甘草帮助消炎,阿胶来滋阴。
五、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中的逆流挽舟法适用于脉浮,患者明显恶寒恶风一个完整的表邪,而下利只是顺便的情况。而在这里,虽有表证,但是里面是虚的,还是要先温里,在辩证时如果没有下利清谷,只是腹胀满,也要按四逆汤的主证来看下有无脉沉,手脚冰冷的情况。吃完四逆汤之后再具体辩证来时是否需要再发表。
六、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如果患者身体有像阳明病的身体燥渴的感觉,而又同时在拉肚子,就是白头翁汤证。
七、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枳实三枚(炙)厚朴二两(去皮尖)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二味,取一升二合,去滓,纳大黄,再煮一二沸,去滓,分温二服,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这一条当时老师上课时我记的笔记,这一条去掉下利的情况,就是阳明篇的小承气汤,谵语有燥屎,用下法,但是多了下利的情况,JT就从“热结旁流”的非真正的腹泻,需要用到大承气汤急下的情况来推断此处用小承气汤更适合的思路,从他的思路中,我看到首先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区别,大承气汤的芒硝会把肠子里的水倒吸出来,且大黄枳实的用量都很大。所以辩证时我看到主要还是要区分是真的有腹泻,还是属于“热结旁流”的情况。
八、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劈)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这条讲的是下利后的后遗症,胸口还是有热闷住,就会让人心烦。
遇到心烦的情况,先要确认下,是肠胃干掉了,乃至于有点像阳明病的烦热,还是没有要形成燥屎,只是单纯的热郁闷在胸口。可以往胃的地方按一按,如果是拒按的,胃有实热,用清胃热的药。如果是按了没有什么感觉,那就不是消化轴的病,热是闷在胸口的烦,那就是栀子豆豉汤证的上焦热。
九、桂林本11.97条: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紫参半斤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 ,分温再服。
紫参,就是石见穿,主要药性是破瘀通血。治肝炎,肝硬化很有用。下利引起的胸腔瘀血,肺部的癌症引起的下利,可适用紫参汤。
十、桂林本11.98条: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诃黎勒散方:诃黎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之。
名字从梵文而来,是从外国来的药。又叫诃子。药性又热又涩又燥又干。
“气利”:一边拉肚子,一边霹雳咕噜有屁喷出来。肝气下陷所致,肝病造成的利。肝气上升时被湿寒气郁闷住了。诃子可以破这个湿痰,让肝气能够通上去。而大部分中医的观点是认为诃子作用在肺和大肠。
诃子是比较燥热而能够疏肝气的药,能够通气而破气,同时也是很强烈的收涩的药。一般来说,涩药不通,通药不涩。所以诃子也是具有双面药性。如老人家虚,流口水,尿失禁,吃诃子可以收住。
除邪气的保养药。
铁笛丸,治疗教书声音哑,讲话太多,嗓子哑掉了。里面也有诃子。药性又热又涩又燥又干,对保养声带比较好。与我们平常认为要润喉的观点不同。JT说对于职业教书的人喉咙不能润,要干脆。
这几天的学习的方剂我发现不是可以作用在肝经上的,就是解决阴阳分裂和错杂情况的,所以都是在厥阴的调调之下出现的病症问题。二是发现基本上一个方子解决不完问题,都会有后遗症还需要进一步辩证治疗,所以能把病症截止在前五经是最好的。关于厥阴篇,明天再进行一个总结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