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好好学习》,让知识改变命运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我最近刚刚读完的一本书《好好学习》。首先,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到底该选用什么样的知识进行自我提升,到底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对我有用的呢?②为什么我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看了这么多书,上过这么多年的学,我的生活却依然没有改变?基于这两个我想解决的问题,我开始了《好好学习》的阅读之旅。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是有关如何高效学习知识的一本书。在书中,作者也解决了三个问题:①什么才是知识?②怎样高效学习?③怎样获取并应用我们的临界知识?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知识?在我们的概念里,我们上学所学过的各种科目,我们所看过的各种书籍,以及我们刷微信朋友圈所看到过的各种文章段子,可能都算是知识。但是作者并不这么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并没有将这些信息应用到你的生活中,它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信息。比如:你读了一本有关沟通的书籍,非常好,但是第二天你和别人的沟通方式还是照旧 ,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只是知道了方法,不能算是知识。所以,作者对知识的定义是:只有那些能够改变你行为或者认知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它只是信息。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高效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我,其实是个低效率的勤奋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读了很多的书籍,但是真正记住的没有多少,大部分都忘了,更不要提应用到生活中了。如果按照知识的概念来说,我的知识真的是少的可怜啊!!那么如何高效学习就是我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有两种学习效率我们会经常接触到。①技术效率:比如,我们做年终汇报的时候,都需要去做ppt,这时候,很多很多的人就会去网上找一些模板,或者去网上找一些在线课程马上学习,再如现在的我,我在讲课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我需要提升演讲的能力,所以我马上就去报名新励成,学习演讲。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的。在技术效率层面解决问题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因为,信息如此之大,我们是无法学完的,但这却是绝大部分人正在做的事情。②认知效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仅掌握了解决的办法,还弄明白了这类问题背后的规律,这种努力方式就是认知效率。比如,我学习新励成一卡通课程里有7门课程,它们虽然是相互独立的,讲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我相信,他们在背后一定会有共同的原理,他们都是以了解人性为,满足人性的需求为底层背景的。
作者认为,从规律入手进行学习,效率才会高。但是这个观点是建立在两个假设之上的。①假设一:世界上的大部分领域,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往往是由少数重要的规律决定的。②世界上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只有认同这两个假设,临界知识对我们来说才真正有用。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并应用我们的临界知识呢?首先,我们在学习临界知识前,需要有两个思想准备①打破习惯性防卫思维。比如,每次听到我们经理说我业绩不好的时候,我第一件事想的不是听取他的建议,而是找各种理由 去证明这不是我的问题,这就是习惯性防卫。那我们如何打破这个思维惯性呢,方法就是:建立绿灯思维。当别人的观点与我们的不一致时,第一反应应该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样用它来帮助自己呢?当经理批评我业绩不好时,我要相信他说的肯定是对的,只要认真聆听,他提出的方法肯定能帮助我提升我的业绩。②以慢为快,今天,我们可以看到90后的突飞猛进,不断涌出,就想找到各种快速的方法让我们更快的进步,其实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有把基本知识学牢固,学会用20%的临界知识去处理我们80%的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的将知识做到融汇贯通,这就需要我们腾出80%的时间去钻研,去思考。就比如我,在2017年,我定了很多个任务,但是每一个用的时间都差不多,到最后,虽然完成了,但是成效却不是很好。所以,在今年的目标中,我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减少任务,将80%的时间集中在一到两个任务当中,留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总结,去反思,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走进《好好学习》,让知识改变命运】掌握临界知识还有一个基本原则,要了解知识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要确保这个规律是可靠,经过广泛验证,并且清楚这个规律的适用和不适用的领域。所以,作者推荐优先使用“硬科学”的规律。硬科学是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这样的科学。
我们有了心态和原则,就要开始学习方法了。学习临界知识的三个底层方法。⑴刻意练习:如果我们要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那么你可以去寻求这一领域的一流导师,然后去学习他是怎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比如,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讲师,我就需要有名师指路,就像我们的新咏老师,我要向他学习的不仅仅是他的做法,他的行为,还要向他学习他这么做的背后的思考方式,这是我最该学习的,这也是刻意练习的真正目的。坚持这样的练习,往往能够更加快速的发现和掌握问题背后的规律,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⑵反思:提到反思,我的下意识是,我每天作总结,每天反思啊,这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但是,成甲老师认为,总结和反思是不一样的。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矫正。比如,反复思考研究当初做这个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当初的假设正确吗?再比如,我上当众讲话的次数越多,压力就会越大,每次我都想,如果我讲的不好,大家会不会不喜欢我了。后来,我就开始反思,或许大家根本就顾不上听你讲,所以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焦点放在你身上,我只需要不断地去表达我自己,不断地去突破自我,不断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不需要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因为在别人眼里,你根本没有这么重要。⑶以教为学:把教别人当成自己学习的过程。就像我们群里的小伙伴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准备,确保大家能够看得懂,听得懂我们的分享。我在分享《好好学习》这本书的时候,我要反反复复查看书中的内容,听别人讲这本书,希望可以将书里的内容准确地传达给大家,这就是教的过程,更是自我反思,不断学习的过程。而我们不去教别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偷懒,不会想这么多,也就没有这个动力。
我们学会了方法,那么如何应用临界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其实,应用的方法,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就是:刻意练习。我们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下,反复运用同一种临界知识,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刻意练习必须抓住两点问题,①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②大量持续的练习。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部的资源来掌握临界知识,书中,作者为我们推荐了万维刚的《精英日课》,因为万维刚老师是物理学家,有着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所以,他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大多都是从底层知识开始思考的。我们也可以去尝试去学习学习,我果断购买了,后期有机会再次和大家分享里面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好好学习》这本书一点点思考,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作为第一次写这么长的读书感悟,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