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餐必有我师

最近在某家大门快餐消费的比较多,主要吃早餐。
说起来20年前读大学的时候,有童鞋到某个小岛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当时回来跟我们跟我们分享,感觉那边真先进,人们的生活也真富裕,最便宜的午餐,竟然是这个大门快餐。
我们当时候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起码在国内,这种洋快餐的消费也是很高的,我这种还要兼职打工的穷学生,对于这种快餐,也觉得挺奢侈。
没想到,20年河东,20年河西。
今天的大门早餐,已经沦为最便宜的选择,没有之一。
我常去那里,除了环境还可以,更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服务也还不错。尤其是工作人员待人接物的水平。
如果认真观察一下,里面有不少工作人员应该是属于有障碍的人,我无意冒犯,但是他们的天赋水平,的确也不太乐观,即使这样,他们说的话,却可以很得体,很贴心。
比如,我不常去的咖啡店,好不容易在那边点了杯咖啡,他们也会热情的说一句:“好久不见了!”
听到这句话,我还很诧异,难道我跟她真的很熟吗?我好像是第一次买的吧。
后来想想,也对,可能是我长得帅,有可能把我当做某个明星看待了。
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我个人认为是后者居多。而更可能的,他说的这句话,应该是一种台词,行话叫话术。
其实这种话术很常见,尤其是一些哥们,很习惯用这种方法套近乎“哥,好久不见,最近忙啥呢?”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他们也还只是第一次见而已。
这种说话的方式,对于一些交际花来说,可能真是习惯成自然了,但是对于这个店员来说,可能业务不是很繁忙,这种话术要么是自己的生活习惯,单也可能是公司专业训练出来的。我更倾向于后面的说法,尤其是在这个号称以标准服务作业闻名世界的连锁体系。
老外在做事方面,还是挺严谨的,他们对于一些行动的研究的细致程度,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甚至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
一位在国际连锁五星级酒店内的高管告诉过我,他们的很多行动方法,都是请行为学家来研究,分析,经过大量的实践,再加上后期的客户调研反馈,最终确定最佳方案。标准化以后,在通过标准训练方法固话给整个团队。
而我们,可能更倾向于经验主义,也就是老板做过的事,成功了,就直接告诉员工这样做就对了。完全没有做过对比、比较,找到最优解,直接硬塞部属。
当然了,总有杠精还是会说,没有一种百试百灵的方法,更不可能呢有一成不变的顾客。现实的确是这样,但是对于员工来说,不管他们遇到的客户是哪一种类型,至少有一种应对方法,大概率上来说是有效的,这应该可以用到。万一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顾客,那么这就当然需要某些灵活应对的能力。
对于个人来说,总是认为自己做了一个行动,就能获得对方的一个好的反应。实际上这种凭着经验做事的方法风险很大。其实就算这个经验在过去是成功的,但是今天已经可能已经也不适用了,毕竟环境已经改变了。
就以吴晓波年终秀上的数据来说:
2016年淘宝获得一个新增用户需要166块钱,京东是142块钱。2016年有一个拼多多,获得一个用户花10块钱。
到了2019年,淘宝要花536元,京东花757元,拼多多获得一个用户也需要花143块钱。
吃早餐必有我师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在2016年在拼多多上年卖货,大概率是会盈利的,因为成本足够低。但是如果现在你还希望在拼多多上卖货做生意,那就要掂量掂量,把利润成本再核算几遍。
即使是有效的方法,环境条件不同了,一定有各种可能的不同的结果。
失败了当然要总结教训,而成功了也不是只有庆祝。除了总结成功经验,还要找出成功的条件。
如果环境的条件变化了,很多东西可能要重新试错。至于方法能不能成功,又成为未知数。
那为什么说国际连锁店里的方法比较有效呢?
【吃早餐必有我师】因为这些方法已经经过重重验证,被验证是有效的,才会被推广使用。能学的就赶紧学着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