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指导手册》第二章读后感()

第二章:环境建设:成长护航,安全无忧:
做为家长的我们会时刻关心着孩子们在学校的安全和饮食健康。于是,会直接去关注学校的食堂,每天都吃什么?营养够不够等一些担忧。这样学校就会介于家校合作的方式来邀请家长参与到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中来。家长的督学犀利的批评和直接的建议,不仅体现出现代家长对学校食堂安全管理的专业性,同时反映出家长对食堂安全工作的希望和诉求。这对学校而言,并非一件坏事;这样家长们的深入到食堂中,可以及时发现和潜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及相关监管部门,同时给学生们最大程度的饮食安全得到保障。
学生成长环境建设分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网络环境)。自然环境即学校天然存在或经人工改造的环境,包括学校的山、水、花、木等自然景观,校园的区划及各种教学设施和校园文化设施。人文环境又称“软环境”,泛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及学校氛围。如何把学校环境建设与学生成长有机关联起来,发挥家长的力量,更好保障、促成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项目的意义:一、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师生安全和健康成长的保障。校园环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学校与学生的发展,必然是在具体的生态中实现的。 针对校园环境而言,它必须是安全的;它应该是优美的;它应该是与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综合融通的;它还应该是动态发展着的。通过家校合作,学校也可以有意识地吸收家长资源,影响和促进家长发展,影响家长的教育理念,提升其参与学校环境建设能力,进而帮助其迁移、回归到自己的家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是构建良好学校环境的重要基础; 学校环境建设单凭学校的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它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家长参与学校环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校内工作人员不足、创意不全、资源不够等问题。在学校环境建设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学校环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可以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高质量的支持与保障;还可以发挥家长自我教育的优势,促成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家长参与校园环境建设可以成为家校合作工作较好的突破口: 家校合作的推进过程具体而复杂,诸多学校难以找到突破口。邀请、组织、帮助家长参与校园环境建设,就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无论对于何种教育背景的家长,这一工作都具有适切性。总之,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能期待家长或家庭的条件改善了之后再进行家校合作,也不能期望通过引进更多优秀的教师、获得更多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支持来改变目前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依赖的只能是实践本身,以教育工作者的自主性、创造性,来打开家校合作的大门。
一、校园安全环境建设: 实施细则:(一)家长参与的具体过程; 校园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家长志愿者护校行动”可以针对这一领域而展开。
具体的操作细则如下:1.家长自主申报。2.相关部门审核。3.组织相关的培训。4.着装持牌上岗。5.处理突发事件。6.定期总结表彰。
日常开展志愿者护校工作,需注意以下几点:1、护校任务是协助门卫、班主任进行学生安全进校、离校工作,协助教师平安志愿者对滞留学生进行管理工作。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安照班级轮流进行,每次安全护校以班级“安全护校”管理员电话通知为准。3、被通知到的家长志愿者一定要按要求准时到岗,穿好有安全护校标志的衣服,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护校工作。4、发现特殊问题,家长要及时和校方总值勤、教师志愿者或门卫进行沟通,商讨解决方案。
(二)培养家长志愿者:书中提供了比较有效的招募、培训关键环节;1.是明确护校行动的意义与价值,加强家长对此项工作的理解、认同;2.是招募工作稳妥有序,强化责任意识;3.是严格遵守上岗纪律,无论是着装、持牌、站位、语言等,都要力求做到按时到岗,有事提前请假,调整人员,岗位上尽心尽责,不早退,做好每次记录;4.是遇到现场护校突发事件,实施“首问负责制”。
主要障碍:1、人员确定。2、人员培训。3、队伍建设。
相关保障:1、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尤其是由家长形成的部门,整体统筹和领导。2、作为管理者的家长要有一定的洞察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校,与校长、教师商讨相应措施,进行定期整改。3、学校相关衔接部门,如校务管理部,要主动介入,定期抽查安全轮流情况。
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一)家长参与班级环境建设;班级文化环境能够促成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助于班集体建设;通过班级环境的创和利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创设真正属于孩子们的乐园。
具体内容:1、学校要形成班级环境布置工作的初步方案。2、学校就方案与家长进行沟通,就方案的育人目标、实施细则、人员分工、活动评价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并且形成最终活动方案。3、各班班主任对家长发出邀请,开始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4、家长志愿者现场参与班级环境布置。5、班主任组织家长进行反馈评价,积累活动资料。
(二)家长参与校园环境建设;有了家长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这一基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挖掘蕴藏在家长中间的资源,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整体文化环境之中,让校园的文化环境处处洋溢浓厚的家校共育氛围。(1、走廊文化更新。 为做好学校整体的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个性鲜明的学生特色文化,可以由学校联合相关家委会组织一起策划,由年级组长牵头召集本年级班主任和年级、班级层面家委会,共同合作,在开学后两周内完成校园环境布置工作。家长们一起开展策划、实施以及评价活动,别具风情,提高了家校共育、和谐共生的意识。2、学校文化标识形成;校园文化环境标识能够烘托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彰显学校的魅力。)
主要障碍:1、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对于学生年龄教育目标把握还不太清晰,还未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和成长需要形成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需求等方面还了解不足。因此,在布置班级环境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超越目前学生发展需求的问题,也有可能会出现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的问题,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2、由于每个班级存在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班级环境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班级教育和文化主题往往不够突出,未形成有教育力量的班级文化主题。这一散乱状态也不利于班级文化的长远发展。
相关保障:1、学校相关部门,应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明确班级环境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目标、任务,周密计划,加强领导。2、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培训,增强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力和素质。3、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年龄段成长需求,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明确学生成长需求。4、在布置班级环境时,要一改过去单调乏味及内容固定的布置方式,应该确定好班级建设的主题,体现班级文化的特色。
三、校园网络环境建设: 校园网的建立,为师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创新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条件、手段和途径。 在家校合作的视野下,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深化“家校合作”工作。
主要障碍:1、家长的参与要有一定的思考,开展的工作要有一定的创新,有前瞻性。网络环境建设很复杂,一些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家长,如何参与这项工作?2、家长群体的主动性难以完全发挥,参与面较窄。家长更多的是作为“受众者”,而非主动的“传播者”“自媒体”。如何引领?如何发展?这是摆在实践者面前的一道难题。3、教师和家长间也在运用信息技术运行沟通,但更多停留在解决实际事物或问题的层面,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合作,往往是综合性的。4、工作容易散点化,难以形成系统化设计与思考,往往缺少一套回溯研究的保障机制将日常琐碎、具体的工作积累起来,以此推动下个阶段的工作。
【《家校合作—指导手册》第二章读后感()】相关保障:1、学校和班主任在网络环境建设的初期要发挥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2、网络环境建设要从班级起步,注重互动性。3、详尽周全的活动策划方案和规范的操作程序是网络环境建设的持久生命力所在。4、建立必要的制度是网络环境建设作用发挥的有力保证。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环境建设,家长应该自觉配合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及时疏散车辆的进入。让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教育好孩子不乱扔杂物等;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如果当家长缺乏专业指导和实践经验,就应该配合好学校教师和当选出来的委员作为策划员。进行互动的沟通;并且在双方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够协商解决。这样不但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孩子成长的护航,同时家长安全无忧的保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