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悼念我心中的海子

谨以此文悼念我心中的海子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是海子逝世30周年的忌日,若按出生年月来算,海子刚刚才过55岁。1989年3月26日,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诗人在山海关自杀。他的死亡为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现在许多人都在怀念他,希望“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希望他能在看看这个都在读他的诗的春天。

从初中开始,记住了“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开始一遍一遍的背诵,继而跑去书店买他的诗集。很不幸,几乎没有几篇能读懂,但依旧痴迷他的那些看似阳光积极的诗句(后来知道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开始幻想有关这个诗人的一切。当时没有手机,不会电脑,根本没有网络的概念,就这样一无所知的到了高中。因为离家,终于有了一部滑盖手机。


当时的高中,视手机为禁物,只有利用两周才休息一次的时间去查找海子,一点一点去理解他的一切,再到后来买了他的传记,终于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说实话,到现在我依旧不是很懂他的诗,但懂了他的生活。在周围人张口闭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甚至写入QQ签名时,我就会想起它的背景。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海子刚刚再次作别夭折的爱情,是他自杀前夕所经历的最为痛苦、孤独的日子。所以这首诗隐含着海子极度绝望的心境。


因为海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存在主义者。存在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所以他迫切的希望得到认可。可是事与愿违,他的付出非但没有被认可,甚至不断遭到否认。

他渴望诗歌得到认可,但,他到了一家饭馆,跟饭馆老板说,我没有钱,但是我可以给你读诗,你请我喝酒吧。结果老板说了一句非常伤害他的话,说:“我求你了,你只要别读诗,我请你喝酒。
他渴望爱情得到回报。海子始终爱着他的初恋女友,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情投意合的两人最终因女方父母嫌弃海子家世而棒打鸳鸯。其后虽有过几段恋情,但都以失败告终。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海子见到了他初恋的女友,那天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海子的用情极深。
生活与爱情的双重失意,最终成了海子的心魔。
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单论其中任意一条,都是他的优点,但当它们都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却又是那样的矛盾与偏执。
扫地僧说过,少林72绝技每一个都威力无穷,需要相应的佛法去化解,道行越深,才能学得越多。海子拥有诗人所具备的一切,才华,热情,浪漫,但终究还是缺少一颗足够强大的心,帮他抵住外界重重否定。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才华的诗人文人,在饱受怀才不遇的苦楚后寄情山水,逃避现实,只不过海子换了另一种方式。“大象渡河,截流而过”,海子就是那条河。
朱大可说过,“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也有人说过,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无疑,海子就是后者,他用生命迎来了诗歌的辉煌时代,可惜那个时代他没能亲眼目睹。海子的死本事就是诗歌意志的献身,就像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
老实说我算不上海子迷,因为我读不懂他的诗歌,但总会被偶尔一句触及神经,就像总会因那首《九月》而伤神甚至流泪。在他的诗歌里摸索着他的故事,我不是喜欢他的诗,而是心疼他本人,尽管我还为真正读懂他。

你知道我的诞辰、我的一生、我的死亡,但不知道我的命。你知道我的爱情,但不知道我的女人。你知道我歌颂的自我和景色,但不知道我的天空和太阳以及太阳中的事物。——海子《弑》

【谨以此文悼念我心中的海子】
谨以此文悼念我心中的海子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