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短评《我的名字叫可汗》(善意,是一种救赎)

在阿米尔大叔的启示下,一直觉得印度电影有一种敬畏感,饱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同样怀着敬畏之情看了这部《我的名字叫可汗》,事实证明,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一部电影,一种人性;一次旅途,一种救赎。
1.“我的名字叫可汗,但是我不是恐怖分子!”
“反民族歧视”的主题始终贯彻在电影中,在重大灾难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掀开前所未见的“反穆”风潮。这种异化的社会情绪最终导致了各式各样的悲剧,可汗的继子就此不幸丧命。更多刽子手借这场暴乱,将人性的恶肆无忌惮地宣泄出来。血雨腥风中,需要有人“呐喊”,来完成“去标签化”的救赎,而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可汗,无疑成了这次救赎的最佳人选。当社会需要一个“病人”去呐喊,去拯救,去完善……这种歇斯底里也显得尤为触目。
2.“可汗,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
电影将宗教、信仰、种群意识等元素与9.11事件前后变故中完美的表现了出来,这种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总是能唤起我们的共鸣。但是剥离这些主旋律,人性的真善美却是让我真正动容的地方!母亲对可汗永不言弃的爱,它并不是深沉,是作为母亲最大的勇敢。爱人对可汗充满理解的爱,它并不是无畏,是作为爱人最真的沟通。这是电影艺术化的呈现,它过于浪漫和理想,但也可以是真实的。我们总是会很容易忘掉本该坚守的初心,在喧嚣的蒸炉中,被戾气日复一日的浸透。多点包容,多点善意,我们改变不了所有的事情,但至少可以改变内心,这是身为人类最为之自豪的事情。
【电影短评《我的名字叫可汗》(善意,是一种救赎)】

电影短评《我的名字叫可汗》(善意,是一种救赎)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