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关系的“破裂”源于猜忌,大部分关系的“破冰”源于沟通

文:兮之
图:网络
一、两个人关系的“破裂”,大多源于猜疑
猜疑,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情绪,它是对未知事物不确定的自信缺失;是“以己度人”的假定性思考。我们在进食中猜测,在工作中瞎想,在休息中猜度,任由猜疑在情绪中发酵,在生活中漫延,每个地方都成了怀疑与猜测的主战场。战火燃烧,遍地狼烟......
猜疑,是在千百次的否定与认可中产生,是相信与不相信所产生的果实,它让我们的心绪左右摇摆,惶惶不可终日。
虽然不能说,每一次猜疑一定是错的,但很多时候猜疑都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影子在独自前行,至于通向远方的哪个大门,里面是天堂还是地狱,只有真正体会过的人才能知晓。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
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一个愿意相信他人的人,虽然他人未必都是诚恳真实的,可自己却是诚恳真实的;而一个常常疑心猜忌他人的人,他人未必是奸诈虚妄的,可自己就先成了奸诈虚妄之人。
可见在一次次毫无根据的猜疑过后,都将会在人与人之间竖起一条横沟,从此矛盾横戈在彼此的心间。


大部分关系的“破裂”源于猜忌,大部分关系的“破冰”源于沟通
文章图片
1. 夫妻恋人之间,失去了恩爱和睦、琴瑟和鸣。
《红楼梦》的宝黛之间的情感,虽有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的前世之因,有作者情节安排设定,但黛玉性格中的猜疑造成了多次宝黛二人之间的争吵,甚至宝玉为此而砸玉的行为,如果不是宝玉的宽容与众人的调和,两人的关系是不是会越走越远呢。
小说中,在当时的封建礼法之下,二人不能开诚布公的互道情愫,黛玉的猜疑一是由于“金玉良缘”之说,二是对于宝玉对自己的情感带有不确定性,三是对自己也不够自信,认为自己无父无母,无人作主。第四,也许就是小说人物的刻意设定了。
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如果我们长期猜疑对方,自己的另一半是否像小说中的人物那样,有那份痴情,那份耐心,那份坚定,那份包容呢?


2. 工作之中,失去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契机;
社会心理学家罗德里克·克莱默说:的确,人的大脑天生就会去搜寻或过度解读某种信息。
每个人的脾气秉性本就不同,做出的决定或选择也是不同的,但我们经常会根据自己的臆想去猜测、揣度他人的想法,久而久之,让彼此的关系蒙上一层冰霜,在工作中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个人发展。
这样的事情在工作中其实很常见,我们经常会在一些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对同事、领导、合作单位产生误解和猜疑,进而演变成不信任甚至敌对的关系,从而失去了原本可以精诚合作、共创共赢的局面。
而其实无端的猜疑,只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在工作中举步维艰。


3. 亲友之间,失去了互帮互助、亲密无间;
曾经见过一句话:最容易令人感到心寒和悲哀的是亲人,因为你爱他们。
是啊,我们是深爱他们的,可我们经常也会让猜疑在亲人朋友之间渐生嫌隙。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汉末三国时间曹操之幼子曹植,富于才学,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均皆有极高的造诣。
这首人尽皆知的《七步诗》描写了亲人之间手足相残的强烈不满,而曹植本人也因曹丕、曹叡亲人的猜忌,41岁变郁郁而终。
不管是皇族贵胄,还是普通百姓,亲人朋友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更不应该让无端的猜疑将彼此的爱消磨殆尽。
一次次猜疑,彻底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打向决裂的边缘境地。


大部分关系的“破裂”源于猜忌,大部分关系的“破冰”源于沟通
文章图片
二、沟通,是打破猜疑的“破冰行动” 有人说,真正上乘的修养,是心中没有不快之事。
是啊,没有“不快之事”,凡事都能看的开,看的透,看的破,可究竟有几个人做到?
“人生是一场修行”,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不断的修行之中,我们也总是会遇到各种“不快之事”,如果两个人之间出现了问题,比起无端的猜疑,沟通就是最好的方法。
NLP大师李中莹教授说:“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通连。
在古时有一种说法是“托人说项”,找中间人来调停说情,这个中间人通常是级别与被沟通者同级别或者是更高的去代为转达。
而如今的社会之中,人人平等,两个人之间如果发生争执,矛盾不断,需要找个信得过的“和事佬”周旋,如果不解决根本,“和事佬”都会遭到埋怨,失去对方的信任,而问题依然如故。
所以两个人的问题和冲突,只有这两个当事人坦诚相对,才能真正的解决。


大部分关系的“破裂”源于猜忌,大部分关系的“破冰”源于沟通
文章图片
三、有效沟通的4个前提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方面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之后,另一方对那份信息所作出回应。有效的双向沟通是指一方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对方的回应是我所祈望的。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与矛盾,才是沟通的真正意义所在。
在进行沟通时,带着坦白、真诚、关怀的心,在这样的态度之下,最好做到下面四个前提,会使我们的沟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1.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
用语言文字去表达,是沟通中最常见的表达信息的方式,其实表达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沟通双方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信息。
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微笑意味着赞同、认可、接受;吵架中的谩骂、语音语调、身体语言以及所用到的字眼,意味着强烈的不满;怀揣双手端着肩膀显示了抵触的情绪;不理不睬沉默透露出“拒绝沟通”的信息。
可见,沟通的方式是有很多形式的,绝对不局限于我们所一般理解的对话交谈、书信往来,给对方倒一杯水,做一顿饭、吵架对骂、不理不睬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所以,如果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就要有效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有效沟通。


2.建立和谐的气氛
和谐的气氛是良好沟通的一种空间环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双方更容易达到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恋人之间浪漫的烛光,朋友之间惬意的谈笑,父母子女温馨的关怀,商务伙伴轻松的晚餐…..即便是双方不融洽的关系之中,也可以找到双方都感到平静愉快的时刻,在放松的和谐的状态下,更有利于有效沟通的建立。


3.多给对方一些空间
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谁也不能控制对方,不能推动对方,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推动自己。
如果对方明确的发出了不想沟通的信号时,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积极状态去争取,去邀请,而无法勉强对方。
因为如果对方抱着抵触的情绪,沟通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时候,如果环境允许,我们能够有选择,我们应该让对方知道我们强烈的沟通意愿,让对方在适当的时候与我们沟通,这样我们保留了最大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可以为此做出更详尽的准备与安排。


4.学会倾听
沟通一方面是发出信息,一方面是接收信息,并且做出回应。
村上春树说:越是不爱思考的人,越不愿意倾听。
良好的倾听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对方所传递的信息,我们要通过视觉、听觉全方面的捕捉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学会全面的、立体的“倾听”。


大部分关系的“破裂”源于猜忌,大部分关系的“破冰”源于沟通
文章图片
四、提高有效沟通效果的3个方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大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对方的表达,而对方的身体语言、语音语调语气,甚至是对方所选择的某些字眼,都是他潜意识所传递信息,沟通双方都会因为传达、吸取信息的不准确,而产生误差,从而是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管我们是传达者,或者吸收者,都可以从以下3点来调整,从而提高我们的沟通效果:
1. 语音语调
在沟通中文字虽然是很重要的载体,而它也是需要语音语调语气来表达出来的。
语音语调可以直接传递出表达者的情绪,也能够影响对方的听觉接收效果,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引起对方情绪上的共鸣,从而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比如:
身处异地的恋人发生矛盾,需要进行沟通,如果不能及时见面,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视频沟通,最差的也应该是语音沟通。
选择语音沟通的原因就是因为可以第一时间从对方的语音语调中捕捉到对方所传递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判断对方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再比如:
如果你心情低落,而一个朋友宣布他刚刚打球赢了,邀请你一起吃饭,他此时的语音语调是如此的兴高采烈,声音高且强,而你此刻是低沉无精打采,在此刻的语音语调中,传递出两个不同的状态,这是你往往是不愿意参与的,因为他完全没有注意到你的状态。
而如果他改变语音语调,换一种语气,用更加缓慢低沉的声音邀请你,也许你会愿意跟他出去吃个饭,因为你感觉他走进了你的感受之中,达到了情绪的共鸣,或许可以与你分担部分烦恼。同样,相反的道理也是相同的。
语音语调可以细分为:高低声、大细声、快慢速度以及说话语气。如果想良好的配合语音语调,这四个方面都应该照顾到。


2. 身体语言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在多年前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文中指出在沟通中,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肢体的姿势等)所传达的信息,高于语言技巧与语音语调。
试想,用同样的语气说出:明天海上会有大风浪,我们需要研究一下怎么处理。
动作A:面带笑容,双手放松的摊开。
动作B:面部略显紧张,双手紧握拳头,或双手不停的交替握着。
这两个动作,传递出的信息明显是不同的。
身体语言的良好运用,可以是对方感受到你接受他,使对方感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我们在沟通中,可以尽量使用身体语言的配合,从而更好的开展有效沟通。


3. 语言技巧
NLP创始人理查德·班德勒说过:当你对别人说话时,你不是给他一些信息便是在改变他。
我们在平时通过语言与对方沟通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改善:
01. 学会复述
将对方说过的话中的重要文字,加上自己的开场白,再重复表达出来。比如:
“你的意思是……,””你刚才说.......”
这种方式可以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同时感到你的肯定。


02. 学会感性回应
把对方说的话理解之后,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表达出来。比如:
A:吃早饭对身体很重要。
B:我每天都要吃了早饭才能好好工作,身体充满能量,做事才能更专注。


03. 学会假借
我们可以把自己要跟对方说的话,用其他人的故事来表达出来,可以用“我认识一个姐姐……”“那天看电视,有个事……..”用更加轻松的第三者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对方更加容易接纳,不容易感到压力与强迫性。


04. 学会先跟后带
我们可以先用附和对方观点的态度开始,然后再带入自己的观点以及自己希望去的方向。
我们可以选择与观点对方相同的地方,也可以选择与对方观点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全部接受对方的观点,然后再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比如:
A:每天锻炼身体真的非常重要,我每天都会跑3-5公里。
B:跑步太伤膝盖了,我锻炼身体从来不敢跑步的。
A1:啊,你平时也锻炼啊,看来你对锻炼也颇有心得啊,你锻炼很久了吧?(取同)
A2:你觉得跑步伤膝盖,那你用什么方法锻炼啊?(取异)


05. 学会隐喻
借用一些与对方所阐述的观点完全不同的背景和角色,去含蓄地暗示一些你想表达的意思。比如:
A:“我觉得我这个人非常软弱。”
B:“你让我想到了水,水并不坚硬,但是能够包容万川,能够水滴石穿。”


大部分关系的“破裂”源于猜忌,大部分关系的“破冰”源于沟通
文章图片
其实,所谓的猜疑,都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存在,都是想“探个究竟”产生的。
当我们能够正视对他人产生的疑惑,猜测的时候,我们不妨试着采取正面沟通的方式来消除。
【大部分关系的“破裂”源于猜忌,大部分关系的“破冰”源于沟通】一份诚意,几分察觉,些许技巧,点滴宽容。当彼此打开心扉,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沟通的时候,才会恍然感悟,整个世界都在对我们微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