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始于好奇,陷于有趣,终于实践

2017-9-11作
回忆童年,如梦回桃源,落英缤纷,风清民朴,还转身来,却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现实的生活
著名的《边城》描绘了淳朴美丽的湘西山城茶峒,而我的童年就在湘南类似的一个山村度过。家乡是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地区,群山环绕,坡高谷低,四季分明。马路屈曲盘旋,跌宕起伏;梯田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村宅依山傍水而建。山冲里有两座小煤矿,常有车辆出入。乡亲们善良勤劳,热情好客。
美国作家富尔格姆说,健康的人生状态,是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很幸运,我的童年,过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农忙搬禾打谷,回家后就跳进屋下马路边的池塘扑腾;课间和同学踢田(跳房子)、跳皮筋、抛石子儿;放学后与伙伴下跳棋,把门板卸下来打乒乓球;假日里结伴上山采蘑菇、摘野果子,或去煤矿里拣些淘洗漏掉的煤炭,或走远路去赶集,或捧一本《故事会》看得入迷……
(2)书中的世界
我父亲因家贫,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但他爱看书。在他的影响下,我六岁开始识字阅读。
家里虽拮据,但有个小小的专门放书的柜子隔间儿。里边有《三国演义》《小说月刊》《月唐演义》《故事会》之类的小说、故事书,还有一本书页泛黄的《新华字典》。这些都是爸爸的宝贝——他时不时就要拿出来看一看。从识字以后,我就在爸爸指导下自己查字典看书了。
徐志摩曾说,是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性灵,唤醒了他心中久蛰的天命。那么我的性灵是书开启的。那时读书非常专注,家人或伙伴叫我,我都听不见,因为我早已进入了书中世界。那个世界让人忘记现实的困苦烦忧,知道别地的生活和此处并不一样,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大异其趣。这也渐渐让我破除了小地方上或绝对或狭隘或陈旧的观念,思路开阔起来。
当我把家里边的书囫囵吞枣地看完,便到处找人借书看,甚至连高年级的语文课本、读本我都借来看完了,直到山冲里能看的书都借阅完了,我也上四年级了。
幸运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同时是校图书室管理员,作为课代表,我有了直接去图书室选书的机会。我如鱼得水,几天就读完一本书。
爸爸还常叫我朗读给他听,有时借到一本好书,我俩还会抢着看。这是童年里最开心最温馨的记忆之一了。
那时学校还有春游、秋游。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四年级班主任带我们到学校附近的林子里玩工兵挖地雷,回来后写游记,我心血来潮,写了一首诗,题为《走,春游去!》语文老师不仅给了一个“流畅清丽”的评价,还特意抄在黑板报上。那也许算得上我第一次非正式发表的处女作吧,它大大地鼓舞了我,所以至今还记忆深刻。
幼时的大量阅读,助我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和快速阅读能力。爱看书也给我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奖励,比如老师的欣赏和鼓励,比如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参加镇上的学生书法比赛,得到一些小奖励。作文也常被老师圈圈点点,大加赞赏,当范文朗读。四年级语文老师把他的简笔画本交给我完成,到小学毕业,我画实物素描也有模有样了。除了出黑板报编手抄报,我还有一本自编自画、集剪贴报纸、摘抄美文于一身、人见人赞的宝贝笔记本……
第一次演讲、第一次当升旗手、偷学舞蹈……那些纯真烂漫的时光,也一去不返了!
上了初中,参加校合唱队、文学社、校园歌唱比赛,到参加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取得好成绩,除了体育一般,也算得全面发展了。这也许多半要归功于阅读打开的视野,让我知道学无止境,生命在于体验!
(3)现实的世界
从小爱阅读的人基本不用担心成绩。学前班还很普通的我,小学一年级起,开始成绩出色,直到省重点高中毕业。
爷爷奶奶病逝后家里债台高筑,在我十岁那年,爸妈迫于生计到省城谋生,我和弟弟成了留守儿童。除了管好自己,我还要照看8岁的弟弟。爸妈约摸一个月回来看我们一次,住上一两天。
刚开始时我根本不知所措。家里为了卖鸡蛋还养了几只鸡,起初我俩基本靠吃方便面和煎蛋过日子,弟弟向我哭闹着要爸妈也是常事。
【读书——始于好奇,陷于有趣,终于实践】弟弟初中上了另一所寄宿学校,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我们能聚在一起。那些独自在家听得见蛐蛐儿叫的晚上,为遣思亲之苦,捧上一本书,或静读,或拿腔捏调地读,烦恼顿消,内心宁静充盈,宛如一潭春夜里的湖水。
许多个夜晚,别人家的欢声笑语在夜空里荡漾,我却与书作伴。出完板报独自回家时,夜幕沉沉,我背《简爱》中的经典段落壮胆。
那些动人的文字,惊艳了我的童年时光,照亮了我孤单的背影,给我以温柔启迪,又在我需要的时刻,恍然涌现,伴我面对一次次挫折,走过一个个坎坷,考上省重点,考上中文系,懵懵懂懂地,我竟成了乡亲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电影《同桌的你》有段经典台词:“记忆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它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修改。当你欣喜若狂之时,偶尔的马脚会将你突然惊醒。这时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记忆并不等于真相。”
回忆不缺美好,生活需要发现。童年虽美已成昨,而今迈步从头过。学沈从文先生,读一本“小书”的同时,读一本“大书”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