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文章图片


一、离开


林晓芳在读初二的时候,接到父母说一个消息:让她不要读书了,去城里的亲戚家帮忙做家务,做保姆。几年后有个好前途,村里的翠姐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不但在城市里成了家,也是城市的户口。
刚接到这个消息,林晓芳不愿意,不想给人当保姆。但最终敌不过母亲的眼泪,她始终清晰地记得,那天在阁楼上,母亲含着泪对她说:“父母又不会害你,城里的阿叔是认识的人,你翠姐在那里几年了,要是不好,你翠姐早就回村里来跟你何伯讲了。都是知根知底的,你这样读书,到头来不也是像村里其她的女孩子一样,去厂里打工,能有什么前途。跟着你阿叔他们,可以长见识。再说,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每年你们三姐弟的学费都是先借了钱去交,然后再慢慢还债。供你读书,也读多不了几年,家里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你出去了,到时可以帮带你弟弟也有个奔头,呆在这小乡村有什么前途啊?”
晓芳实在不想去,但敌不过母亲的眼泪,家境穷寒的她,一直以来她不敢奢望自己能读几年的书。但真的让她离开校园,离开她的好朋友,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她似乎还没做好这个思想准备。
星期一上学,晓芳和班主任老师说了自己不再读书的念头。老师问为什么?晓芳跟老师说了情况,老师说:“你这么小的年纪哪能不读书呢?这周末,我去你家进行一次家访。跟你父母聊一聊,争取让你继续接受教育。“
周五,老师来到了晓芳的家,父母出去干活还没回来。邻居的阿姆叫晓芳去请她爷爷过来,老师来家里,总得有个家长才能说话。爷爷过来了,老师说:“晓芳这孩子在班上表现还不错,团结同学,认真学习,不让她接受教育太可惜了。”爷爷说:“家里穷,女娃娃也读不了几年的书,现在城里阿叔家里正好缺人手,去那里可以长见识。”老师说:“如果经济困难,我可以资助晓芳交学费。”爷爷说:“在这里,再读个一两年书也是要出去厂里打工的,还不如早一点出去。家里没那个经济供他们几个读书,晓芳去城里还可以帮家里减轻负担,去城里长长见识,对她也好。”
老师见说服晓芳爷爷无望,只好失望而归,她已经尽到作为班主任的责任,但有些东西没办法强求。
通知了城里的阿叔说要过去,然后就决定一个星期后过去。晓芳跟朋友们说了这件事,大家都舍不得她,但却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坐大巴的那天,好多同学都来车站送她,她隔着车窗,含泪跟同学们挥手道别。她也看到母亲追着大巴一段路,其实她心里也舍不得让十四岁的女儿一个人去陌生的环境。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地方。


二、接受


带晓芳到城里的是同村的一个大哥,也是亲戚,也是在阿叔所在的城里工作。晓玉坐的是晚上的车,要坐6个小时的车,早上到达阿叔的家,听父母说,阿叔阿婶都挺好相处的。阿叔说:“安心在这住下来,就像自己家里一样。”阿婶吩咐家里帮忙的玉姐安顿一下晓芳,吃过早餐后,阿叔阿婶都去上班了。送晓芳来的大哥交待完就回去了。
晓芳跟着玉姐一起,送阿叔家的小孩童童去上幼儿园,然后就回到家来搞卫生,洗衣服。然后,准备到菜市场去买菜,玉姐大晓芳好几岁,她也在这帮忙了几年,现在要出去找工作了。所以,才叫晓芳过来接班。
玉姐跟晓芳说着平时做事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主人家的喜好爱恶。说他们人还是挺好的,每天要几点接送童童,早上要几点做好早餐,他们吃了就要去上班。晚上自己要调好闹钟,家务事也没什么难的。
周末的时候,阿叔会开车带着大家一起出去玩,第一次坐小汽车。晓芳晕车,整个人很难受,又不好意思开口麻烦阿叔停车。硬撑着,心里祈祷可以快点到目的地。是玉姐发现晓芳的脸色不太对,说:“晓芳,你怎么了?额头在不停地冒汗,脸色苍白。”阿叔他们才知道,于是,停车下来,晓芳终于忍不住了,下车在路边吐得一塌糊涂。
过后,阿叔在家里说:“晓芳,像今天这种情况,你晕车要说,不舒服要告诉我们,不要自己在那硬撑着,不用怕不好意思。”
晓芳知道阿叔没有怪她的意思,但她不想因为自己给大家带来麻烦。那天晚上,她躺在床上,难过地哭了,怕被别人听到哭声,躲在被子里,哽咽地哭着。她想家了,想她的好朋友,呜呜呜……
第二天,晓芳给母亲的打了个电话,只想听听妈妈的声音,又不敢告诉她昨天发生的事情,怕她担心,只好自己承受着。
写写日记,跟日记倾诉一下,晓芳孤单地找不到人说话。再跟朋友们写写信,她不知道大人所说的好的前途到底是什么?她不知道自己要在这里多少年,做着这样的事情,想着同学们在课室里上课,她心里总免不了地难过起来。
日子这么一天天过,终于到了春节。她可以回家了,晓芳可开心了。回到家就自由了,可以不用受束缚。跟朋友们到处去玩,不要当个小大人。明明只有十四岁,却要承受着大人的精神世界。她总觉得在阿叔家,她就不再是小孩了,不再有任性的资格,阿叔家的小孩是童童。过年回去的时候,阿婶会拿点年货和几千块钱给晓芳带回去家里。
玉姐已经出去工作了,阿叔家就剩下晓芳在做家务。她觉得这样的年纪干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在浪费生命。但她为了父母的志愿,咬牙着坚持,没有人跟她说要在这里呆多久?太清醒的头脑会让晓芳痛苦,她只有借助一部又一部的电视剧来麻痹自己的神经。晓芳觉得每天这样干家务活,就像是一个退休的老人。


三、创造


直到有一天,晓芳在小区里一个姐姐那里听说有自学考试。她很想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于是,她了解了怎么报名自学考试,然后,自己找资料,找报名点,找书店,买自考书。阿叔觉得晓芳有点异想天开,初中还没毕业,就想考自考大专。晓芳就觉得又不影响干家务活,自学考试比做家务有意义多了,她心里坚定要考。
第一次报考过了两科,这给晓芳很大的信心。但光凭一个人摸索,没有老师教导,晓芳会遇到瓶颈。有些报考也就自然没有通过,没通过的时候,阿叔他们就在说,你不行的啦,自学考,哪是你初中没毕业的想考就能考的啊?
就这样,跌跌撞撞,过了五年,晓芳终于拿到了自考的毕业证书。而她,依旧还要呆在阿叔家,也没说什么时候让她出去,只说再过一两年。晓芳就一直等着,后来,晓芳发现了有一个免费的图书馆。她有一空就去那里看书,只有在这里,她才能忘记自已在做什么,在书里的世界,她是自由的。
终于,阿叔他们开口说可以让晓芳出去了,晓芳好开心!不管是什么,总之是能出去工作了。阿叔帮她找了一份档口做营业员的工作,每月扣掉社保拿一千多块钱。但她每天工作完,还是要回阿叔家干家务活。她受够了没有自由的生活,这么多年的禁锢让她非常渴望有自己的空间。
她向阿叔说要搬出去住,阿叔他们刚开始反对,后来就说要出去就出去吧。晓芳因为这件事被父亲骂,说不该那么早提出来要出去住,弟弟妹妹还没着落,应该在那继续帮忙。太多年了,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晓芳觉得要靠自己,为自己而活,她埋怨父母偏心!根本不在乎她的感受,或许,在父母看来,有得吃有得住,哪会有什么忧愁啊?晓芳觉得与其守着一个虚无飘渺的希望,还不如自己试试,至少生活是开心的,生活是真切地属于自己的,不是谁的附属品,不是压抑的!
搬出去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光租房的费用就花掉一大半。晓芳开始找兼职做,卖些小商品,贴补点费用。开始在学校的女生宿舍卖点化妆品,一间一间地推销。利用午休的时间坐公车去送货,然后,再坐公车回来上班。每天很赶,但晓芳觉得看到希望,每天最多的时候可以赚50块钱,少的也有二十左右,这样一天的伙食就有着落了。
晓芳觉得很充实,她感觉自已是真正地在生活,在过自己的人生。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阿叔的身上,可到头来,讽刺的是,父母认为的好前途,也不过就是每月一千多块钱工资的工作。自此,晓芳用这么多年的时间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靠自己才最可靠,相信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即便失败,也无怨无悔!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