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的写书心得

学习的本质就是模仿。
【吴军的写书心得】一、选题的原则
1、熟悉的题目,别人很难写的题目。自己熟悉,能够得到第一手资料,且有相应的实践经验的相关内容。如果别人写得更好的,就不写了。这就充分体现了写作的稀缺性和创造性,如果别人写过的东西,而且是写得很好的东西,那就没有多少意义,不做重复劳动,做创造性的事情更加重要。
2、必须是读者感兴趣的。写作和做其他事情一样,不是自己觉得好就好,是需要社会需求的。最好是刚需,因为写的书最终是要让广大读者来读的。读者没有需求,那么所做的事情也是没有价值可言的。这一点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思考:这样做有价值么?这样做是不是创造了别人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自己觉得重要才是重要,而是别人觉得重要,才最为重要。
3、必须有现实意义。写作不仅仅能够迎合读者的需求,更要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领悟些什么,收获写什么,掌握些什么。在题材的选择上很重要,必须对现实指导意义,能够指引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二、写作前准备
1、列出大纲。列出大纲,相当于造房子时建立框架。这个我们做得是比较差的,虽然老师在学习时是讲到过列出大纲进行写作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行云流水,写到哪里算哪里。久而久之在我们的思维当中就没有了计划性,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走到哪里算哪里。用大纲式写作一方面能够考虑到全局、做到整体布局,更能让整个写作进行模块化分割,搭积木式建构。可以让每一个小点在平时构思,碎片化填充。
2、读相关的书。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是吸收作者的写作的相关精华,另外一方面规避别人写作的视角和内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的学习和提高,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要去做重复劳动,简单重复都是浪费,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你的创造是前人没有达到的地方。
3、查阅和组织材料。这个在写作论文时经常用到,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这方面的学习相对来说很简单。“凡事问百度”,大约能解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在材料的学习中能够更进一步清楚自己想要写什么,如何来写相应的内容。特别是对一些有价值的论文的阅读,会让研究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当然,最好是国外的相关研究,具有更加真实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当然,语言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很多好的文章因为翻译的迟缓而看不到,因为翻译的垃圾而没有了阅读的美感。
4、真正的学习、上课。在写作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一些未知的领域,就需要去深入学习和了解。通过慕课、网易公开课,进行系统地学习,补足这些方面的不足。特别是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让自己在未知领域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写作过程
在写作初稿时,是碎片化写作的。因为在写作之前是提纲形式的,也就是模块化写作的,这样就有利于平时在写作时可以分割成小模块。这里提一句,模块化思想我觉得是西方工业文明一个巨大贡献,小到文章写作,达到空间站建设,都可以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协同操作。不仅可以分,还能够进行有效地组合。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随时写上几行,写上一段,都可以如同编织蛛网一样的一点点前行。
碎片时间写的初稿,应该是七零八落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整理,认真写完整写一遍文章。这个时候和写初稿时利用碎片化写作是不同的,需要整块的时间,完整专注地来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受打扰。我们知道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是不能受任何打扰的,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要能够形成心流。
完成书稿的写作后,还需要征询读者、编辑和相关专家的建议。特别是相关专业类的写作,是不能够出现一些知识上的错误的,就要相应的专家把把关。在框架结构上,得到编辑的一些指点,让行文更加的顺畅。当然,一些事务性的事情也不能少,比如出版前的文字校对,版面的选择,图片的选择问题等等。
学习体会:
1、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懂得学习方法,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因此在方法论的学习上必须加倍努力,必须提前学习。在正确的方法的指引下,才能够有良好的思维体系和操作方式,提高整体效率。
2、这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讲了如何写书。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可操作性。无论是写书也好,写单一的文章也好,都可以照着吴军老师的方法去执行。其实体现的是做事情的方法论,写出来的文章是研究和做事情的过程和体会。
3、写作的过程,不仅仅是把东西写出来给别人看。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大部分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他的写字过程,其实洞见了西方研究的真谛。东西方学习力的差距可见一斑。
4、优秀的人不断的在努力,而且是正确的方式上的努力。吴军老师既要做投资,又要写书、摄影、讲课、做语言方面的研究……他忙而不乱,效率超级高。一方面是他不做伪工作者,做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是他系统化安排的思想,模块化的做事。这些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习吴军老师《硅谷来信》已经两年有余了,现在重新学习又有着全新的味道,而且感觉还是欠学得深入,执行的还不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