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马克原理--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
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是不是太难理解,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释就是: 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祖母原则 )。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有效的强化物可能对另一个学生不适合;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失去原有效力。 可以帮助年轻父母来应对这个常见的育儿问题。普雷马克原理,简单的说,用孩子喜欢干的事情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刺激孩子做出他们本身不喜欢但却是父母希望他们做出的行为。例如,普雷马克原理认为:“你做完家务后,才可以出去玩”。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孩子去做,他们会很会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工作。
使用注意
一是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
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比如,小明从小就喜欢看电视,上学后依然如此。但家长有一项规定,必须做完功课,才可以看电视,若功课没有做完或做得不够认真,则禁止开电视。有几次小明没有做完功课就想打开电视看六点钟的动画片,都被妈妈严格禁止了。结果,直到小学毕业,小明均能遵守这项规定,总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再去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有的家长常常误用,总是允许孩子先看电视,然后做作业,完全是本末倒置,这样就不会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二是必须使孩子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如果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把强化与良好的学习行为联系起来,强化对他的学习并不起作用。比如,有的学生为了看电视,草草地做完作业,就要看电视,如果家长允许看,则是对他做作业草率、不认真这一不良行为的强化。因此,家长必须使儿童意识到,允许他看电视是对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而不是随便怎样他想看就可以看的。
三是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强弱关系)。
比如,家长可能觉得弹钢琴要比练毛笔字有趣得多,因此告诉孩子说:“你放学后先写一百个毛笔字,然后我允许你弹一小时钢琴。”家长心想这回孩子该好好练字了,可孩子根本不买帐,因为他宁愿多写毛笔字,也不愿弹钢琴。可见,教师和家长在选择强化物时,必须了解与所要强化的学习行为相比,儿童更喜欢什么,并把后者做为强化物,方能有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原理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一定帮助作用的,但从孩子长远来看不一定非常有利。因为经常这样做,会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惯性思维,从而缺乏真正持久的学习动力。
心理依据
在白鼠的学习实验里,食物是一种强化物,它总是伴随着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反应之后出现,并使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不断被增强。可见,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的这种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的依随性。
【普雷马克原理--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应用普雷马克原理,给父母的例子:在家庭教育中,这一原则多用于帮助孩子去做他们不乐意做的事情。在家庭中,该原则的使用如下:首先完成:1.数学作业;2.洗碗;3.整理房间;4.睡午觉;5.吃蔬菜;6.弹20分钟的钢琴;然后可以:1.看电视;2.出去玩球;3.玩游戏机;4.去游泳;5.吃甜点心;6.找朋友玩;
推荐阅读
- 做一件事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读书笔记】贝叶斯原理
- SG平滑轨迹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 17.8.21
- “写作宝典”《金字塔原理》之读书笔记
- Spring|Spring 框架之 AOP 原理剖析已经出炉!!!预定的童鞋可以识别下发二维码去看了
- Spring|Spring Boot 自动配置的原理、核心注解以及利用自动配置实现了自定义 Starter 组件
- Vue源码分析—响应式原理(二)
- MYSQL主从同步的实现
- (1)redis集群原理及搭建与使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