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18汉本2杨桃弟18212425519

上了大学,发现身边有不少同学总是生活在抱怨之中。抱怨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好;抱怨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好;甚至有些同学还抱怨自己身边的同学不够努力,影响了自己。每当我听到这种抱怨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无奈。生活的环境,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能选择的,有些环境可能跟自己理想之中的不一样,但是,整天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与其不停的抱怨,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适应环境。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去日本学医了,他希望通过学习日本的先进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然后回到祖国治病救人。但是,在日本学医期间,他渐渐发现,中国人的病不是在身体上,而是在思想上!当时中国的很多人,在面对日本人的残害时,已经变得麻木、变得没有反抗精神!看到同胞被杀害,还在一旁看热闹,而此时的鲁迅这才深刻的认识到,学医只能医治身体,不能医治思想!因此,他决定弃医从文,通过写文章来唤醒沉睡的人们。鲁迅知道学医不能改变人们思想麻木的社会环境之后,他决定通过写作的办法来唤醒人们,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社会环境。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但是,他的童年并不幸福。贝多芬有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他的父亲为了让贝多芬成为音乐神童,帮助自己“赚钱”。于是乎,从贝多芬四岁起,他的父亲就强迫贝多芬每天不停的练习键盘,只要弹错,贝多芬就会受到父亲的拳打脚踢。也许是因为他父亲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贝多芬自己的努力,在贝多芬七岁的时候,贝多芬首次登台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再后来,贝多芬有了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贝多芬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但是,再他二十多岁时,上天却突然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听力出问题了!在他听力渐渐失去的过程中,虽然消极过一段时间,但是,他并没有一直抱怨,最终,他还是勇敢的继续了音乐的创作之路!在贝多芬的人生中,他生活的环境,对他的音乐发展、创作,其实是非常不利的,但是,他没有一直抱怨,而是选择了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
鲁迅在没有能力改变环境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改变自己——弃医从文;贝多芬从小生活的环境很不好,但是他没有因为抱怨而放弃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并没有因为听力下降就一蹶不振,相反的,他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最终,创作出了不朽的《月光奏鸣曲》。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们学习呢?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就改变自己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