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14亿人脱贫致富,中国做对了什么()

宏观经济和公共选择两个领域,都在研究个人在集体中互相协调的规律。
整个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其实是协调的问题,而协调的核心手段,就是货币。
宏观经济学的关注点即是整个社会如何通过货币来达成合作和协调的。
一、货币规律:货币像水又像蜜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为什么有用?
货币是一种自发秩序(不是哪个人、机构一厢情愿地设计出来的,而是由无数人的行动汇合而成的)。
2、货币的作用
(1)避免交易中双重偶然性的要求
(2)降低质量检验成本
(3)增加市场交易量
(二)商业银行创造货币
1、劣币驱逐良币符合经济效率
劣币就是有效的货币;只要我们相信它有用,它就有用。
2、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固有机制
(1)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收到储户的存款,留下一部分作为“法定准备金”,剩下的贷出去,循环往复。
(2)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跟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能够创造货币的倍数就越低。
3、商业银行固有机制催生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困难: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所有储户提现要求的现象。
商业银行背后需要一个强大支撑,尽量满足所有的兑换要求,平息传言。
4、什么样的银行困境值得挽救
资不抵债困难:由于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
流动性困难:有了挤兑传言,大家只有携手帮助,才能挽救整个银行系统。
(三)通货膨胀的概念
1、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持续增长。
【让14亿人脱贫致富,中国做对了什么()】第一,指的是总的物价水平,第二,指的是持续的增长,而不是暂时的增长。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见指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恶性通货膨胀:指每月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50%的情况。
2、基本视角和基本框架
货币数量论:理解通货膨胀的基本视角、最基本框架。
MV=PY(M:货币流通量;V:货币流通速度;P:平均物价;Y:社会货物总量)
3、成因
一派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多种多样。——措施多种多样。
另一派认为:钱印多了,货币流通量太大。——少印钱,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
4、过程
(1)通货膨胀的凯蒂隆效应:像是蜂蜜类的黏性液体倒入一个容器时会发生的现象;
新增货币总是通过某个出口逐渐流向社会,流动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货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不均匀的,这时它对人们的决策和行动会产生影响。
(2)通货膨胀让人作出错误决策:具有迷惑性,有人受益,有人受损。
(3)通货膨胀具有转移社会财富的效果。
(4)通货膨胀与商家涨价无关:不要枪毙信使。
(5)通货膨胀是一种无形的税收:多印钞票,政府购买力增加,民众购买力下降,实际上是政府向民众征收的一种无形的税。
5、失业
(1)以通货膨胀对付失业可能出现滞涨
滞涨:既存在通货膨胀,又存在经济停滞的现象。
(2)经济学家的共识:不论通货膨胀率多高多低,失业率或就业率都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常数。
二、经济周期:聪明人彼此不同意 (一)奥地利学派看经济周期
1、奥地利学派的基本主张
(1)只有个人才能做出选择。
真正能够思考、行动的只有个人,只有个人有感受、意图,才会采取行动。
(2)研究交易所在的市场是研究经济学的焦点所在。
市场有不同的规则、约束、前提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理解交易本质。
(3)研究经济现象要研究人的动机,要了解相应的人文背景。
2、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观点
(1)主张货币不是中性的。
货币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有引导作用,对经济结构也有影响,短期内是蜜。
(2)资本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
资本有自己独特的使用方式,不像金钱可以在不同用途间随时灵活挪用,
错误的投资决策一旦做出,要修改就要付出代价。
(3)各种社会机构和安排是人们共同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结果。
3、奥地利学派看经济周期起源:政府过度发钞。
如何抑制政府乱印钞票?
(1)回到金本位:以黄金的数量为发钞依据。
(2)实施自由发钞制度:防止滥用权力,形成竞争关系。
(二)凯恩斯主义学派看经济周期
1、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观点
是人们突然不消费、总需求不足引起的。
社会的总需求降低时,经济体是灵活的,人们会做出相应调整,负责生产的人少生产一些,这样经济危机就不会出现了。
2、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主张
加大政府开支: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长远而言,我们都将一命呜呼。
(三)货币主义学派看经济周期
1、通货膨胀就是因为货币超发。
2、货币长期中性。
集中关注货币增发的长期效应,货币长期而言是水。
3、制造通货膨胀不能降低失业率。
4、永久收入假说。
你一天的消费不是根据你那天的收入而定的,而是根据你对未来平均收入的预期而定的。
5、费里德曼的主张:将货币增长比例写入宪法。
(四)理性预期学派看经济周期
政府管得越多,经济波动越大。
政府对抗经济周期的行动本身可能就增加了经济的波动。
(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1、冲击无处不在,经济周期是很自然的事。
一切被经济学家描绘为调节缓慢、反应不充分、市场无效的现象,都是正常的。
2、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库存、积压是合理现象。
3、有些失业现象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4、错误的商业决策也是经济衰退的成因。
(五)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每当出现需求不足的冲击时,价格的调整总是迟钝和缓慢的,因此真正受到冲击的是就业和产量。
1、宏观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四大原因
(1)根本原因:宏观经济现象涉及的变量太多,而宏观经济现象本身数量又是有限的。
(2)宏观变量本身是一些加总的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未必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3)人会形成预期,会产生对策。
(4)人类恐怕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来应付不确定性。
2、宏观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八大问题
(1)经济周期当中存在波动的根源是什么?
(2)人究竟能不能形成预测?
(3)价格能不能灵活地进行调整?
(4)市场结构本身能不能做出灵活的调整?
(5)市场到底是否存在均衡?
(6)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
(7)对付经济周期,到底该见机行事,还是规则化行事?
(8)收入政策到底有效无效?给人们发钱,人们会不会把钱花出去?
3、宏观经济学家的六大共识
(1)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主要靠供应方面的因素。
(2)短期的经济波动,往往来自需求方面。
(3)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不可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
(4)长期来看,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滥印钞票迟早造成通货膨胀。
(5)政府试图微调经济周期是做不到的。
(6)人是有对策的,从控制论转化为博弈论,让社会更好地协调。
三、公共选择:选举未必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 (一)选举由中间派说了算
1、市场与投票在公共选择中的区别
在投票的情况下,公共选择的结果相当于中位数,由中位数决定。
而在市场里,公共选择的结果则由平均数的位置决定。
2、赢得中间投票人支持,就能获得选举成功
(二)阿罗不可能定律
1、定义:人们有多种不同选择的情况下,选举不一定能够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意愿。
2、已经被暗中决定的投票结果
3、投选票与投钞票
投选票:只能反映出人们对不同选项之间偏好的顺序,无法反映出偏好的轻重。
投钞票:既能反映出人们对不同选项之间偏好的顺序,又能反映出偏好的轻重。
(三)民主为何会产生不良经济政策
1、民主为何会产生不良经济政策,传统公共选择学派的理由
(1)选民是无知的
(2)选举机制天然容易被利益团体操纵
2、唐纳德·威特曼的反驳
(1)市场机制能帮助人们做出明智选择
(2)政治竞赛至少和市场竞争一样有力
(3)民主制产生的经济政策就是选民要的
3、布赖恩·卡普兰的“胡闹理论”
(1)普罗大众的经济学认识有系统性偏差
存在偏见:排外偏见、职位偏见、反市场偏见、悲观偏见
(2)任何个人的选票都无法改变选举的结果
(3)市场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根本区别
无论是市场决策还是民主决策,都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功能上的好处,二是面子上的好处。
是否需要为自己的主张负直接的责任,是市场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根本区别。
(4)胡闹理论
在政治领域,由于每位选民都不需要对自己的政治主张直接承担责任,人们就会理性地选择不理性。
4、讨论民主投票制度优劣,经济学的独特视角
人们在需要承受代价是会变得理性,在不需要承受代价时会放纵自己的无知,会放纵自己的感情和偏见,去支持那些无效的经济政策,让自己错误的观念、不负责任的观念对别人造成影响,产生巨大的外部负效应。
(四)关于收入再分配的戴雷科特定律
戴雷科特定律:收入再分配,真正得益的并不是穷人而是中等收入的人。
(五)脱贫致富之路知易行难
1、让穷人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
2、制度设计上的一点差别,就能产生差异很大的结果
3、为什么有些国家会成功,有些国家会失败
有些国家采取了包容性的政策,有些国家采取了汲取性的政策。
包容性的政策:能够惠及所有人,在社会中保持公正、公平,使得发展能够持续,使得所有人都能够和睦相处、发展自我的政策。
汲取性的政策:通过垄断、专卖、市场控制等方法,把社会上的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经济政策。
(六)中国做对了什么
1、界定产权:以土地与人力资本为例
2、引入市场竞争:以认人的制度改为认钱的制度
3、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充分利用企业家优势
4、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国门迎接竞争
让14亿人脱贫致富,中国做对了什么()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