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分钟认清你的天赋,10年后才不用海投简历找工作

花5分钟认清你的天赋,10年后才不用海投简历找工作
文章图片


昨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某985高校毕业生聚会上听到有人提问: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天赋是什么?这群人十有八九头都不抬,回了一句:
穷……
花钱……
丢手机……
母胎单身……
舌头能舔到鼻头,而且一点都不费劲儿……
【花5分钟认清你的天赋,10年后才不用海投简历找工作】为什么他们要这么敷衍?


我想除了戏谑之外,更多的是因为:
他们都或多或少感受过“天赋失灵”的痛苦,所以干脆放弃治疗。


1 天赋不但容易失灵,还容易被杀死
当年我和大雪第一次见面,她拿鼻子瞅我一眼,说:我以后是要读博的。18岁的大雪是大学文学社的总编,未来的理想是做一名光荣的学者,可当大学毕业那年,我才听说:大雪找好了工作、不去读博了,我不知道这期间她经历过多少犹豫的夜晚辗转反侧,我只知道她最后对我说:
我不想搞学术了,我努力过了,但和那些牛人比,感觉自己真是个弱智。
你看,短暂得意后发现了自己的平凡——这就是天赋失灵的最典型案例。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大部分人实际上是没有什么超然天赋的,做某件事情,可能最开始的确进展得比较轻松,能胜过你身边的人,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事情变得越来越难,前进途中,身边的牛人越来越多,你那点东西,在牛人眼里都不够看的,想超越更是完全不可能。
越努力、越难过——这才是大部分人会遇到的真实情况。
弹钢琴的朋友告诉我:钢琴是神童的坟墓。且不说钢琴,任何行业最尖端的那些人,身后都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天才。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浙大读计算机时,当时的首富丁磊就加他MSN,找他探讨技术问题;
你有天赋?有天赋的人多了去了;你年轻有活力?过几年你就老了。如果拿网络游戏里的天赋值来类比,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找到自己满分(10分)天赋值的事情基本是很难的,大多人在某件事上的天赋都是2分、3分,甚至只有1.5分:我只比身边人厉害那么一点。
悲剧的是,这种低天赋值太容易在眼界开阔后被杀死了:我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别为难自己啦!在不知不觉的自我犹豫自我否定中,你已泯然众人。


2 天赋是个左右开弓的组合拳
直到最近,我看了小米的纪录片《一团火》之后,才意识到,常人的天赋其实有两种。
第一种是技能型天赋,就是上文提到的那类、也被我戏称为中小学兴趣班类天赋,如足球、篮球、数学、语言、写作;第二种是愿力型天赋,是让你把技能型天赋不断放大、并执行下去的动力,如自尊心强、乐观、勤奋、痛苦、敏感、稳定、特别能忍这类特质,如果你真不想沦为生活的配角,那一定是这种天赋一直在把你往前推。巨大的愿力型天赋驱动一个人做出巨大的成就。


与很多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第一种天赋反而是不牢靠的,因为大多数人的技能型天赋非常渺小而且不可控。而愿力型天赋才能让你给技能型的天赋插上翅膀,最后你可能成不了行业第一,但至少有个中上的结局。乔布斯的第二种天赋可能就是愉悦感,为了苹果大会对着 PPT 练习 100 次,依然不厌其烦、乐在其中。


雷军的第二种天赋是痛苦。他对自己的人生很有期待,受不了自己哪怕一点点落后,大学毕业后同学都背后议论说:雷军同学会是10年内班里发展得最好的。
这话传到雷军耳朵里,他还暗自揣摩:
难道10年后,我就不是最好的吗?
后来雷军创办了小米,兢兢业业,也日常难有放松的时候:
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
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真的一夜之间就完蛋。
驱动他的,很显然,是巨大的痛苦。
而我呢?我的愿力型天赋,可能就是我很敏感吧,很容易读出他人的失望与嫌弃。读小学时,作业本被语文老师当堂撕碎,当着全班人的面,我冒起了冷汗,简直想钻到桌子底下。自那以后,我开始逼着自己去把字写好看,练字,也成为我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和爱好。
一个年轻人,如果在他的工作中,既没有愉悦、也没有恐惧,既没有耐心、也没有急切想证明自己的欲望,你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在这件事上,不会有什么成就。


3
如何找到自己的两类天赋,并结合起来?
真正的平庸不是没办法找到自己的技能点,而是没办法用自己的愿力型天赋和技能型天赋结合起来。
找到自己的技能点很简单,注意我说的不是10分的天赋技能,而仅仅是1.5到3分的相对天赋——那就是比别人做起来容易那么一点儿、比别人喜欢那么一点儿的事情。技能型天赋本来就是相对的、小范围比较的,当你拿这点可怜的天赋和行进路上遇到的那些牛人比,虽然不够看,但是你一定要说服自己,这并不重要,怎么说比平常人多0.5分不是?
明白了这个原理之后,任何人都可以用技能型的天赋建立一个坐标轴,落实到职业选择中去,用愿力型的天赋带着自己坚持往前,沿着一条大路越走越远。
方法之一是做回忆,想出几件让我回忆起来都偷笑得意的、具体可感的事情,几件让我比较容易有成就感的事情;方法之二是去实践试错,当然这基本上意味着一次又一次强迫自己,然后失败的过程。


我思考之后的结果是:
1 我喜欢文字、喜欢看书,也喜欢自己写东西;
2 我不喜欢做别人做烂了的事情,我的思维喜欢创新、发散,我喜欢提出新点子;
3 我不热衷和人面对面谈判,并唇枪舌剑;
4 我非常非常不服输。


根据(1、2、3)+4,暂时选择了内容文案这个方向。
我相信人的一生,不能依靠随机主义,而是必须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最初大家的素质和能力可能都差不多,一次又一次决策后,大家的路径、视野、资源、能量会千差万别。
也许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属于他的两类天赋,而能不能把它们挖掘并组合起来,不断对自己做正向反馈,让其大放异彩,才是我们应该进行修炼的本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