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真相,失败的计谋,颠覆了人们的认知,真的成功了么()

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也是发生在战国时期非常经典的一场战役,后来还成为了三十六计之一。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国派兵将魏军后方包围,魏王担心被前后夹击所以只能退兵,而此役就被称为围魏救赵。
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围魏救赵是一个传奇计谋,战国时期,天才军事家孙膑,指导田忌率领齐军,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围攻魏国,引兵直攻魏国首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就这样,魏国的危机解除了。

然而,千古流传的围魏救赵,名声如此之大,战果却颠覆大家的想象,因为这可能一个失败的计谋,至少没有达到救赵的战略目的!

这段历史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那么赵国是否得救,或者说“围魏救赵”本身的目的是什么,不妨来看看其他书籍的记载。

《战国策》中也有这件事情的记载,不过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一些出入。赵国求救以后,齐威王并没有马上作决断,而是找手下大臣开了一个会。会议主题自然就是救不救的问题。邹忌觉得不应该救,段干纶则支持救赵。《战国策?齐策》记载, 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因为魏国吃下邯郸以后对齐国也没有好处。齐威王这才下决定救赵国。那么这样看来,围魏救赵是否出自孙膑就值得商榷了。并且《战国策》记载的围魏救赵更为复杂。

实际上,这一段历史颠覆大家的认识!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因为卫国是魏国的保护国,所以魏国就联合卫国、宋国出兵教训赵国。庞涓率三国联军直逼赵国首都邯郸,赵国求援齐国。但齐国对于是否救赵,却动了坏心思,就是:先让魏赵血拼一阵子,然后再救赵。这样既能消耗赵国的实力,也能消耗魏国的实力。

就这样,在赵魏两军相持一年多,眼看着邯郸城快要失陷的时候,齐国这才派兵前去救援赵国,并实施围魏救赵的计谋。在此之前,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秦国趁魏军主力不在,偷袭夺取了魏国少梁,让魏国的局面变得恶劣起来。这时魏国魏国的对手不仅有齐国,还有秦国。
但是,当齐国大军直奔魏都大梁之时,庞涓并未立马回兵救援魏国,而是继续猛攻邯

郸。结果,庞涓攻陷了邯郸,但齐军却连魏都大梁的城墙都没摸着,而是停留在了桂陵(今山东菏泽一带),准备埋伏魏军。这样看来,齐军围魏救赵的计划其实算不上很成功,从战略上来看是失败的。

攻下邯郸之后,庞涓留少量部队驻防,其他部队星夜赶路。由于长期作战,加上长途跋涉,所以齐魏两国一交战,魏国就败了。但这一战对魏国没什么影响,只是小败一场而已,依然实现了攻克邯郸的作战任务。对于齐国来说,救援赵国的任务,可以说是失败的。

更要指出的是,齐军以逸待劳,还有孙膑这个军事天才,却没能一举击败魏

国,而自身也是损失惨重,可谓是险胜,可见当时魏军战斗力之强。

更为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所有得罪过魏国的国家,都遭到了魏国

的报复打击。

公元前352年,魏国联合韩国将齐国打败,齐国求和。

公元前350年,魏国反攻秦国,包围秦孝公于定阳,秦国战败求和。

不管是单纯从围魏救赵来说,还是从这一场大战役(从赵国攻卫开始,到秦

国求和)来说,魏国都是最终的胜利者,继续称霸,而齐国、赵国、秦国等,都是失败者。赵国最惨,连首都邯郸都被魏国攻破。
【围魏救赵的真相,失败的计谋,颠覆了人们的认知,真的成功了么()】这样看来,围魏救赵的行动是失败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围魏救赵”成为三十六计之一,让后人所推崇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蕴含其中的斗争思想。围魏救赵失败的原因不是其计策的失败,而是魏国军队的强大。不然,桂陵的伏击战足以让庞涓身死名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