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在起跑线”有违逻辑和常识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为了实现这句话,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和孩子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找家教、上补习班,生怕成了输在起跑线上的失败者。
【“不输在起跑线”有违逻辑和常识】人生真的有这条起跑线吗?如果有,它划在了哪里?
如果是文学上的形象比喻,存在这条肉眼看不见的线也未尝不可,可真的当作运动场上那条实实在在的起跑线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人是什么从时候站在这条起跑线上的?是从出生还是上小学的那一天?
既然是“不输在起跑线”,那说明站在这条起跑线上的肯定不是一个人。如果只有一个人,就不存在输赢。
怎么会有很多人齐刷刷地站在这条起跑线上?他们有没有高矮胖瘦之分?有没有年龄上的大小之别?事实上也不可能没有,如果有,那说明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人输在了起跑线上了。
由此可见断定,“不输在起跑线”,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是一场公平的比赛。
起跑线是比赛的开始,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就有人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更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我们会有“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困惑呢?这些困惑又是怎么造成的?
可即便有这样的困惑,按照有些人的观点,还是有数不清的人在还没有到达起跑线时就已经输掉了,这又是为什么?
我们知道,终点决定输赢,如果在起跑线上就有了输赢,那说明在此之前比赛就已经开始了,这条起跑线,只不过是此前比赛的终点。
那此前的比赛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会从十月怀胎就开始吧?
由于存在优生优育的问题,实际上十月怀胎就已经有了输赢。
那么起点再往前移,从受精卵那一刻开始。
可精子、卵子的质量有差别,这说明起跑线上的输赢从提供精子、卵子时就已经决定了。因为先天的因素不仅重要,而且千差万别。
换句话说,不输在起跑线的比赛,有可能从提供精子、卵子的父母就开始了。
可这对父母还有自己的父母,父母还有父母,比赛的起点不可避免地还要前移,直到第一代老祖宗。
看来,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比赛是一场漫长的无数代人的比赛,而且是多学科、全方位的比赛。
不输在起跑线,是把起跑线当成了终点线,可既然是起跑线,就一定有终点线。
任何比赛,输赢都在终点线。可在这里,终点线上的输赢与起跑线上的输赢有关系吗?
从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似乎可以看出,终点线上的输赢是由起跑线上的输赢决定的,否则为什么要如此刻意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呢?
可起跑线上的输赢真的能决定终点线上的输赢?
恐怕谁都不会相信。
因为,由于错综复杂的因素,任何一个父母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
既然任何父母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那常常挂在嘴边的“不能输在起跑线”,除了自己骗自己还有什么意义?
一个荒唐可笑的逻辑,这么多年来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人?
输赢只是结果,而不是开始。开始会有先有后、有强有弱,但这个先后和强弱不决定终点的输赢。
赢只能赢在终点,不输在起跑线不代表就一定赢在终点。
龟兔赛跑,龟不输在起跑线,但它没有赢在终点。事实上,赢在起跑线但输在终点和输在起跑线但赢在终点的比比皆是,无数的案例充分说明,不输在起跑线只能是自欺欺人。
不输在起跑线这句谎言,造成了起跑线上的恐慌,造成了无数家庭失去了欢乐,使无数的孩子失去了本该有的快乐的童年。
再说,什么叫输,什么叫赢?有标准吗?既然没有标准,又何谈输赢?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失败,把孩子的失败看成耻辱其实是在毁掉一个孩子,也根本不可能赢在终点。
“成功”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失败”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这对他今后获得成功未尝不是件好事。
相信你的孩子,做好正确的引导,在经历风雨之后,你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即使他输在了起跑线,他也会赢在终点。
推荐阅读
- 你到家了吗
- 野营记-第五章|野营记-第五章 讨伐梦魇兽
- 艾略特的交易法则“遵循自然规律”
- 闲杂“细雨”
- 杜月笙的口才
- 赢在人生六项精进二阶Day3复盘
- 祖母走了
- 樱花雨
- 眼观耳听美食的日子
- “成长”读书社群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