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追求庸俗的需求,再追求高尚的理想——《36岁,人生半熟》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
最大的启发是有位书友说得那样:先追求庸俗的需求,再追求高尚的理想。

金钱和梦想,一个撑起肉体一个撑起灵魂。
读本书的当下,我才工作一年多。在上海,行走在路上、地铁间大家都匆匆忙忙,我似乎也没觉得不好。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急功近利,和迫切想要得到结果的焦虑。只在偶尔下班路上生出一种巨大陌生感,这时我也会安慰自己:去小城呀!小城有慢生活的闲情逸致。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一生想要什么吧!大多数人的向往山水田园,只不过偏爱山水田园里片刻的慵懒和闲散。我似乎也淹没在这股潮流里。窥探不见自己的本心。
最近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书,《皮囊》也是。
以下摘抄的句子都是我所赞同的本书的观点。忙忙碌碌,追求金钱的同时,也该时不时见见内心的自己,前行路上才能多一份自我理解的底气。
好句摘抄
1 楔子:移居

>> 无论职业如何,地位如何,手中可支配的金钱数量如何,每个人心底,都潜藏着一种害怕被时代抛弃,害怕在日出月落中就悄无声息变成穷人的恐惧。
>> 我悲哀地发现,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都是厌倦。
>> 如果人生的追求系于外境,心随境转,那么闲适时想忙碌,繁忙时想避世,这一生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兜兜转转中消耗殆尽。
>> 想想也是,如果你很确定自己想过的生活,还有一件能打发余生并乐在其中的事可做,就算忽然中了大奖,每天不还是这样子过。
>> 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别无他路。
2 一条鱼,不要逼迫它去爬树吧
>> 我们给了少年一个怎样的世界,如此又能期待养出怎样的少年?
>> 或许这少年够优秀,够聪明,奥数全球第一,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可是,少年的内心是否丰满,对天地万物是否谦卑,是否终其一生追求自由,是否除了关注同类也能俯身注视一株草抬头看到一颗星,是否在人生万难之时也能不忘自己是自然的孩子,是否在拥有移民火星的志向时,也能不忘让地球变得更好?
>> 但当你真的凝视过一轮清澈的明月,会觉得一切拥有都是束缚啊。
3 障碍即是生活
>> 所以有那么多人觉得好山好水好寂寞,忙时盼闲,闲了,却空虚无着。
>> 是谁说过,所有的时代,一旦过去了,就变得美好起来。但其实,每个当下都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包括所有不想面对的障碍。
>> 当生出判定眼前环境及事项好与坏的分别心时,问一问自己,这真的坏吗?就无半点好?时常觉察,时常反问,或许当下就不再难熬。
4 那些人生中的“已拥有”
>> 时常从自己的生活里跳出去,像旁观者一样审视一遍,总是不无惶恐地想,这个人啊,真是拥有太多了!
>> 人与食物的关系,古人总结:“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 时常盘点一下人生中的“已拥有”,会让自己生出感激。然后在规划未来时,重点就会放在付出与创造上,更多关注想要做的事,而不是我还缺什么。
>> 如果生命不是用来创造精彩,只是为了伺候这身皮囊,那这生命就如荒漠,青春着却已老了,活着也如同死去。
5 逃离许多不必要
>> 人的心,起起伏伏,凡有不适便归于外境,就没有消停的一刻。
>> 古人说,静极生慧。古人还说,事以密成。前者说精神层面如何生智慧,后者说现实层面如何成事,这八个字堪当凡人行走世间的秘诀。
>> 我们这样的现代人,无论营养还是信息,方方面面都太多了。再丰富的营养,身体不能吸收,就是负担,会引起疾病。再有用的信息,不能催生智慧,就是噪声,会催生焦虑。
>> 生活中,少比多难,简单比复杂难,断舍离比买买买难,慢比快难。而其实,少即是多,简单即是丰富,慢下来才会更快。
>> 如何赚钱,能看出一个人的本事,却看不出一个人的本性;如何花钱,简直就是人性之大显。
>> 逃离逃什么?不是为了更多得到,而是为了剥离许多“不必要”。
>> 熟悉的圈子,给你提供便利,也给你设置没完没了的事务。
>> 明白长远的人生使命和目标,再看眼前的繁荣和便利,就知道它们最容易变成拖住你的阻力。
>> 生活不是抽象的标签,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地过。
>> 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逃离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 别被这些浮躁的标签干扰自己,重点根本不是逃离,重点从来只有一个:你要什么?你要成为什么?
>> 时不时离个场,跑出去静一静,你只要安安静静,干干净净,便看得清清楚楚。
6 山那边有什么
>> 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
>> 我身体力行地实践后,发现放空不是人想放空就能空,它必得倚赖对未来不做盘算,与当下现实保持距离,或许还得有灿烂的阳光做外力,才能在人生难得的一些间隙,达到放空的境界。
>> 头脑变得空荡荡,现实之外的启示才得以进来。
>> 人像个容器,得到一些,失去一些,再得到一些,里面装过的东西,从未真正属于我们。这容器,始终面对的,是天凉地荒,独独而立。
>> 多年后读到舒国治所写:“对于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常得遭逢,不必一次全收也。”
>> 记得当时被年轻的理想和欲望烧得焦灼,总觉当下时不我待,恨不得省去所有过程,直达结果。
>>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7 精进,还是放下?
>> 世界时刻变幻,速度像是越来越快,我们作为个体,如何跟上?
>> 想尽办法应对变化,为了拥有向外选择的能力,本身无可厚非。
>> 选择的能力,和感知幸福的能力,这两者同样重要,无法偏废。
>> 伍尔夫说,一个女人要能持久地专事创作,需得有一笔供给自己独立生活的遗产,以及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 努力赚取立足于世间的条件,逐渐习惯了一切时间支出,都以收益衡量。
>> 当初努力想获得立足世间的资本,本是为了能有一天致力于精神的提升。
>> 人们常说“做自己”,归根到底,是顺应天命后的尽力而为。
>> 空有情怀而不知如何实现,那只能让别人嘲笑你的情怀。而深谙现实的辗转腾挪,却只将辗转腾挪作为目的,那与咸鱼无异。
8 我生活在时代的乌托邦里
>> 而如今,目之所及,烹饪、烘焙、摄影、写作、设计、软陶、跑步、登山、中医、茶道——诸如此类的特长爱好,是人们通用的社交标签。
>> 大批中产阶层的一生,正像轮中仓鼠,陷在“挣钱、买房、买车、提高消费、再挣钱还债、支撑消费”这个轮中循环,终其一生忙忙碌碌,看似积极上进,却始终与自由无缘。
>> 这种珍惜,并不是铺上厚厚的桌布让它与伤害绝缘,而是在我们共处的时光里,物尽其用,并且尽量长久地陪伴。
>> “我们想你,能够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 “你一生所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9 当妈后的自我呢
>> 一件事上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在同一个人生阶段内兼而得之。
>> “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做证。”
>> 1.情绪平和。
2.觉知/放下任何想要控制她的念头。
3.不给她传递“未来她该怎么过”的期待,给她“你可以过好人生”的信任。(这一点,后来在女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中看到类似的表述:期待伤人,信任养人。非常认同。)
4.无条件给出爱,无条件接纳。
5.不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磨自己的心性。
6.永远不要求她回报,当她成年,对她说 “你不欠妈妈任何东西,你可以了无牵挂远走高飞,妈妈也有自己热爱的事。”
>> 孩子、婚姻、职业,这些是一个女性自我之外的附加项,它们不会凭空让人幸福、完整,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我们跟这些选项的关系。
>> 我想说的是,女人的自我没有那么好失去,生命里迎面而来的每项任务,都可以成为塑造自我的工具,可以成为我们通向完满的道路。需要做的,恰恰是忘我地投身进去。
>> “我们能够带进坟墓里去的,归根结底,也只有已经尽心尽责的满足感,以及拼尽全力的证据吧。”
10 妇女到女神的这些年
>> 《娱乐至死》:“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 当了妈的女人,人生的选择常常像一堵矮墙,两边的人互相张望,时不时互相羡慕,而你要她跨到另一边去,她一定是舍不下这边的,只恨不能站在墙头上,同时拎起两头。
【先追求庸俗的需求,再追求高尚的理想——《36岁,人生半熟》读书笔记】>> 可是生活有多复杂,每个人的处境有多错落迷离,不是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又如何能这么轻易地指手画脚,随意判定?
>>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选择的初衷。
>> 没有什么选择会让一个人凭空完整,或凭空失去自我。婚姻、工作、家庭、孩子、自我,都是人生道路上摸到的一张张牌,每一张既是生命的奖赏,也是未完成的功课。重要的不是每一张的牌面大小,而是打牌的人。
11 通往自由的路
>> 每个人来这世上都有不同的功课(使命),有的为体验,有的为完成某件事,有的是还债,还有的是累世的修行人,此生带着任务来。
>> 工作这种事,没什么难的,方向对了,努力够了,就会有你想要的结果。几乎所有的职业困惑,都可以倒推在这两点上找原因,我问你,你的方向是什么?为此做了什么努力?
>> “我想要不受束缚的工作,全凭我自己做主。”“那你要么有一技之长,要么创业组团队,要么能让钱生钱。三条路你选一条,然后付出所有努力。”
>> “人生际遇很是奇怪,我生性喜欢热闹、乐于相处人群,却落得多年来一人独居。我喜欢一桌人围着吃饭,却多年来总是一人独食。”
>> 我发现时间自由太表象了,如果没有经济自由,时间自由不过是一种虚浮的假象。
>> 我又发现,经济自由没有标准,它取决于一个人对物质舒适的感觉边界,这个边界又依赖于精神的丰满程度。
>> 人一直渴望挣脱的东西,即便挣脱了,仍然存在于我们心里。
>>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是不再为了自由而要挣脱什么,是在束缚里没有了束缚感,是心无所住,内心没有边界和围墙。
>> 以我苍白的觉知来看,心无挂碍就是:当琐事缠身时,一件件去理清完成,不起对闲适的渴盼。当无事可做时,享受身心的静止,不会在头脑中生出计划和对忙碌的渴求。深切地知晓,人生每一种情境都不会永恒。住五十平方米的房子时,满足于小空间的舒适,而不向往辽阔。住二百平方米时,能珍惜所得,而不贪图更多。晴天,享受阳光照耀;雨天,感受温润的诗意。喝到一杯好茶,享受口齿留香的当下,而不生起贪恋下一口的心。需要赚钱时,不穿着情怀的外衣;追求情怀时,尽量少计较得失。
>> 坦坦荡荡,知行合一,是心无挂碍的前提,是自由可生长的土壤。
12 越随顺,越辽阔
>> 所谓随顺,是立于峰顶时不起狂妄,行于海底时不生卑微。真能做到如此,生活的河流才会变得更加辽阔吧。
13 人设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一个彻底坦诚的人,是无坚不摧的。”
>> 某种程度上,人们外出旅行,或在生活上折腾,都是为打破偏狭和肤浅的认知局限。
>> 做一分事,得专一分心。
>> 许多时候,我们对周遭的苛责,来自自己的无知,因无知造成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共情。
>> 我们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除了给自己以生计,或许最珍贵之处,在于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拓宽或加深那么一寸。若仍有余力,尽力让手中之事,有助于他人那么一点。世事多苦,然这一桩中,有许多许多甜。
14 做自己有多难
>> 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发现:“太多人花费他们尚未挣到的钱,购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只是为了给他们并不喜欢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更多人,安于虽不喜欢却也算舒适的现实,做出一种兢兢业业过日子的假象。这便是我这代许多人的今日现状,大多数在二十几岁已经活完了一生。
>> 依我看,做自己的过程,包含三个层面:想做自己,见到自己,能做自己。
>> 尼采的总结:“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 你是谁?去掉职业标签,去掉世间角色,去掉种种拥有的物品后,你是谁?
>> 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路径是:
我想要(目标导向)——去做——获得(现在以为的)理想的生活。
活出真实的自己,路径是:
我是谁(存在导向)——去做——成为独一无二的我自己。
>> 目标导向的人生,关键在于设立目标,权衡利弊,过程监控,结果复盘。这种人生,可控,可计划,但是脆弱,也少有惊喜。
存在导向的人生,重点在于向内觉知、省察、探索,接纳自我,在激发潜能中创造。这种人生,不断试错,折腾,但是坚韧,常有超出他人期待的结果。
15 向死而生
>> 死亡是一个概念,理智上清楚,感情上却不起一丝波澜。
>> 有人说,向死而生,是最积极的活法。真切地知晓我们是会死的,人才会知止。
>> 能抓住的,不过眼前这些岁月。趁着无常未至,心血未冷,好好做每一件手头事,好好爱每一个经过的人。
16 买学区房还是环游世界
>>> 每天的抄写作业,我只能写一遍,剩下的九遍也好,十九遍也好,爸爸会模仿我的笔迹,全部抄完。
>> 不打扰,就是一种默许和鼓励。
>> 我认识到学习不是一件为了达成某个目标的事情。
>> 都说读诗无用,其实是最有用的,没有这些无用的趣味,人生就像一口枯井,多活一日都不耐烦,那种苦才是真的苦。
>> 我们的孩子,一生是不是一个常常觉得幸福的人,这取决于他的内心是否总是充满力量,是否对生活感到知足,能否与欲望和谐共处。
>> 本质,即孩子长成一个完满的人,该有的内核:
1.内在的小宇宙不被压抑——活着的自主动力。
2.一生仰赖的对学习和求知的兴趣不被损害——一个人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3.与人交往的动机不是出于比较和竞争——容易发展出亲密关系。
4.有一副好身体和伴随一生的阅读习惯。
17 抓住“天启”,持戒而行
>> 大事随心,跟着感觉走;小事理性,仰赖铁一般的纪律——以此总结村上春树的半生,我觉得很贴切。
>> 我们并不确定前面是不是想要的生活,但至少,要奋力跳出去看一看。
>> 所以面对人生大事,第一个要问的,是你愿意如何?
>> 当行于一条随心选择的路上,要甘愿一力承担它的辛苦,动用所有理智和头脑,养成纪律,持戒而行。
19 明月前身,流水今日
>> 可是,那些东西无论多么华美,却怎么都不能触动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我们自身文化里的只言片语,却有一种让困于俗世中的心随时飘起来的力量。
20 我喜欢的寂寞心
>> 以最真的性情赤诚相见,不端不装。
>> “不管以后我们平凡还是光鲜,永远不要成为虚伪、虚荣、胸无点墨,如一只花蝴蝶般奔波在各种社交场合迎合这个世界的人!”
>> 所谓知交半零落,原来是说——人生路上岔道纠结,走着走着,曾经的同路人渐渐失散,隐没在许多条你永远也不会踏入的小径上。
21 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
>> 毕竟太顺遂的生活,总显得不够深刻。
>> 抹不去的,是心里堆积的困惑和悲哀。
>>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对于这世上很多人,最难的不是现实困苦,而是渐行渐远的连影子都渐渐模糊的梦想之路。
>> 将人与人隔开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经历。
>> 别去嫉妒成功,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永远走自己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
22 人生莫问来处
>> 不论身处什么境地,一个人没有任何条件时,就只能比别人更勤奋,以此获得最初的成长条件。
>> 绝望能带来自由:真正的绝望让人心平气和,让人谦卑,让人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 “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就是说,它是自由。
>> 想拥有更好的生活,除了求好的决心,一靠勤奋,二靠折腾,三靠学习,这是我在王姐身上学到的,它不分阶层,适合我们大多数人。
23 半世风流半世空
>> 丰子恺将人生分为三种境界:物质—精神—灵魂的三层楼。
>> 要和光同尘,既保留个性,又为世所容。
26 去过一种经过选择的生活
>> 看不到方向,就自己成为方向,看不到光明,就自己成为光明,这不是狂妄,而是担当。哪怕只是一灯如豆,至少也能给小蚁照个亮。
27 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晚景凄凉
>> 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列出二十件想做的事,再划出其中最想做的五件,剩下的那十五件,余生要拼尽全力去躲避它们。
后记
>> 冈仓天心的《茶书》中有一段:“我们的人生,宛如一片无涯苦海,喧嚣骚动着,充满了愚昧。若不知如何自处,便不可避免地陷入悲惨境地,即便强颜欢笑亦属徒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