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知行合一”存技术缺陷
文章图片
荷花 侄儿问:王阳明在解释“知行合一”时,只讲了“事上练”,并强调目的是为了验证“知”,有人以此认为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只涉及到从“知”到“行”的一面,而未涉及到从“行”到“知”的一面,并由此认定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对此,伯父,您是怎么看的?
伯父答:纵观王阳明一生,通晓儒释道精华,精研过兵书,会骑射,善辞章,擅书法,能对弈;特别是剿匪,每到一地,必先调查,再定方针,从不主观瞎指挥。在人际关系上,除对家庭疏于管教外,无论对皇上、对主管领导、对同事朋友、对弟子,甚至对奸臣,都能针对不同情况,妥善加以处理,合情合理,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他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实践家,是知行合一的模范。
【阳明“知行合一”存技术缺陷】知行合一的哲学依据,或说本体论,就是万物一体。王阳明认为,灵明主宰万物,万物在我心中;反过来说,心也离不开万物,如没有万物,心也就无用武之地。《传习录》中反复讲心物一体、心外无物的道理,当然这道理讲的是本体论,不是认识论,故不存在唯物、唯心问题。
知行合一的含义是明确的,指“知”与“行”在实践中成为一体。其实,从“行”到“知”的一面,王阳明用了其一生的实践来描述;只是常人多只是关注某几个点,而不是全景式的来看待王阳明。如果我们静静地体会,阳明心学就是从实践中得来,您看从龙场悟道的心即理,到南赣剿匪时的知行合一,再到平定宁王、广西戡乱后的致良知,这阳明心学的萌发、成长、成熟过程,难道不是从“行”到“知”的一个非常生动的描述吗?
故仅仅抓住王阳明没有说过从“行”到“知”,而判定王阳明为“主观唯心主义者”,实是主观武断,难以服人。其实,像阳明心学理论体系上表述的这种不完善,纯粹属于技术性问题;因为从全局来看,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此,希望学术界予以正视和纠正为好。
推荐阅读
- 野营记-第五章|野营记-第五章 讨伐梦魇兽
- 艾略特的交易法则“遵循自然规律”
- 闲杂“细雨”
- “成长”读书社群招募
- 上班后阅读开始变成一件奢侈的事
- “精神病患者”的角度问题
- 说的真好
- 2021-02-10(找不回的“年味”……)
- “不完美,才美”01(190410)
- 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