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最小说十五年:一场“春”梦( 五 )
在第一届打响知名度后 , 第二届TN的阵仗更大了 , 不仅放宽了年龄限制 , 从24岁以下变更为全年龄段 , 同时也不再将作品类型限定为“青春文学” 。“第二届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参赛 , 他寄来了自己一辈子的作品 。”吴忠全说 。
除了“改造素人”之外 , 郭敬明还很擅长包装他的员工们 。柯艾文化似乎具备某种“超能力”——在这里 , 只要你想 , 你就可以出书 。
担任编辑的痕痕出版了名为《痕记》的散文集 , 插画师年年也在图文集《收纳空白》中 , 收录了自己创作的39则短篇小说 。甚至连助理都有机会成为作家 , 郭敬明的两位私人助理小叶和小青就出版过名为《王牌大助理》的漫画书 。
柯艾的每个员工都不是无名氏 , 在《最小说》读者的心里 , 每个人都是鲜活的 。这得益于杂志的固定栏目“I WANT” 。
“郭敬明当时在I WANT做的事 , 其实和现在李诞在《脱口秀大会》做的事一模一样 , 比如时不时地Cue一下公司的员工们 , 向观众展示一些他们内部的互动 。”卢丽莉说 。
Dahlia提到 , 由于学业繁忙 , 她能看课外书的时间并不多 , 因此每次拿到《最小说》时 , 一定会看的两个部分就是郭敬明的小说连载和I WANT 。I WANT所讲述的那些有趣的编辑部故事 , 成为包括她在内的无数年轻人心目中的职场愿景 。
文章图片
《最小说》中呈现的编辑部生活
李田在《最小说》里最喜欢的栏目也是IWANT , 编辑约IWANT的稿子 , 他都不会错过 , 在上面写一些生活中有趣的段子 , 每一期最小说出来 , 也先翻到后面看栏目 , 因为确实很好笑很好玩 。吴忠全打趣:“确实 , 前面的文章都无所谓的 。”
生长郭敬明的人生清单上 , 不可能只有《最小说》这一个名字 。
2010年7月 , 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最小说》所在的柯艾文化成为最世旗下的子公司之一 。属于他的商业帝国 , 正在悄然建成 。
作为最世文化的根基 , 《最小说》首先开始生长 。在《最漫画》成功独立后 , 同年10月 , 摄影别册《ZUI Slience》问世 , 共随刊附赠了26个月 。次年1月 , 以郭敬明的奇幻小说《临界·爵迹》为契机 , 《最小说》又推出了别册《ZUI Fiction》(即《最幻想》) , 囊括魔法、玄幻、武侠等小说类型 。
此外 , 最世文化还推出了新的杂志 。在2010年12月28日 , 由笛安担任主编的《文艺风赏》和由落落担任主编的《文艺风象》同时上市 。杂志的风格像是为二位主编量身打造:前者偏向更纯粹的文学内容 , 文字总监是消失宾妮;后者则偏向传递生活方式 , 由从不用标点符号的作家安东尼担任主创 。
文章图片
《文艺风象》《文艺风赏》创刊号
经纪业务同样是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 , 最世文化成立了单独的经纪部 , 爱礼丝、肖以默、消失宾妮等在《最小说》频繁出现的作者们 , 都成为最世文化的签约作家 , 同时还有三届TN的部分选手 , 以及签约漫画家和签约摄影师等等 。
推荐阅读
- 瑞声科技|红米K50电竞版最大看点?实测揭秘「安卓第一4D振感」,摸完馋哭了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外观|努比亚Z40 Pro真机曝光,“史上最强Z系列旗舰”外观就不简单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