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时间的足迹11(读《教学勇气》5求知于共同体(引人入胜的伟大事物))

【2021-01-14时间的足迹11(读《教学勇气》5求知于共同体(引人入胜的伟大事物))】时间的足迹11:读《教学勇气》5求知于共同体(引人入胜的伟大事物)
前三章分析了我们教与学存在的内在分离状态,自我与学生、学科的分离。也探讨了弥合分离的内在方法:恢复自我意识,敢于正视恐惧和用悖论观整体看待世界。但只有个体内在的改善还不足以完善教学,还需要共同体的参与。还需要探讨教与学所必需的、有助于更新和体现作为真正教育之核心的联系能力的共同体。
对于教育共同体,帕尔默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审视:能否担当起增强和推进求和、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使命?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学就是开创一个实践求真共同体的空间。
在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集中体共同体模式中,治疗模式、公民模式、市场模式都具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各有不足 。治疗模式过于看中人际关系的亲近关系,教育中很难以亲近关系作为评判基准,也容易把不亲近的人和事排斥在外。公民模式,虽不再限于狭窄的亲近关系,但其靠民主的手段得不到真理。市场模式把教育作为产品,过于注重教学的效益产出,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帕尔默提出另一种共同体模式,求真共同体,它能够承担、引导并优化教育的核心使命,它对以上三种模式的优点兼收并蓄。求真共同体的典型特征就是主张:现实是共同体中相互联系的网络,我们只有处于共同体中才能认识现实。
书中以探求真理为例,分析了客观主义的学习与求真共同体的学习的差异。客观主义单向的从客体-(隔板)-专家-(隔板)-外行,隔板阻止主观主义向上的渗透。而求真共同体中,人们同心协力的探讨一个共同的主体,全都遵守用以观察与解释的共同规则,从而按照同样的方式来探讨主体。这是求知者与主体之间和求知者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所以主体可以用来发展关系,但是客体不行。
在此要谈到对真理的理解。之前认为,真理就是客观存在于世界的知识或物体。现在看来,这是客观主义教育的结果,就是上面说的客体,它纯洁的存在,拒绝主观的污染。但是人们对客体的认知总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改进,客体的真理性是相对的。而从求真共同体来看,我们探求的主体有其超越的神秘性,一直引导我们不断探索。而真理就是“凭借热情和准则就重大事项而进行的永恒对话。”也就是说,真理不是客体或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真理过程的对话。这也超越了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人们围绕主体不断探索对话的过程,让我想起了王小龙老师在新网师授课时讲的,我们网师的学习,就是大家一起围绕在知识的篝火周围,相互交流对话学习,追求真理的过程,后者说这一对话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真理。
处于主体位置的事物(知识),被称为“伟大事物”。不是围绕主题展开的学科、理论或文章等。我们围聚在这些伟大事物周围,我们体现出本色的求知者、教学者和学习者,感受伟大事物的魅力,让共同体处于最佳状态:感受观点的多样性、姐说的模糊性、有创见的争论、诚实、谦虚和自由。但是一旦我们脱离探寻主体的规则,如重视亲近关系、市场机制或学术主义等,伟大事物就会消失藏匿。伟大事物不是真的消失,是从我们的视线消失。这就需要我们感受伟大事物的生命,体验伟大事物的力量。就像生物学家能倾听贝壳和微生物,地质学家能倾听岩石。同时也要把持对求知过程的圣神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