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香港超级“怂人”( 四 )


这也是他们的逻辑 。
比如 , 下面这个故事中的李嘉诚 。
上世纪90年代末 , 李嘉诚旗下的Orange已是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 , 并同时在伦敦和纳斯达克上市 , 但风光一片大好之时 , 他却开始怂了 。
因为 , Orange虽然已是英国第三大 , 但基本上也只能是第三大了 , 排在它前面的英国沃达丰(Vodafone)和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n) , 都把英国市场作为必争之地打得不可开交 , 而且都是实力非常强大的国际巨头 。
老大和老二打仗 , 最后死了老三 , 这在古今中外都屡见不鲜 。但李嘉诚却靠主动认怂 , 借助通讯上市公司的股价高涨 , 赚了个大的 。
他看准了沃达丰和曼内斯曼 , 谁能买下Orange , 谁就可以坐地成为真正的老大这个痛点 , 然后一番操作 , 把Orange高价卖给了曼内斯曼 。
这一笔交易 , 李嘉诚就赚到超过1500亿港元 , 创造了香港开埠以来的企业最大盈利纪录 , 也奠定了他的华人首富之位 。但这事儿还不算完 。
真正让李嘉诚坐稳华人首富的 , 还是他的“怂”中“再怂” 。
完成该交易不到1年的2000年8月 , 李嘉诚得到新机会:竞投德国3G执照 。看好3G的他高度重视 , 亲自领衔6家国际财团组成了豪华竞购团 , 并派出重臣霍建宁亲自参战 , 端出了一个总额为450亿美元的竞购案 。
但在各家激烈拼争 , 不断哄抬竞购价格的最后时刻 , 李嘉诚却再一次怂了 。
他从香港打电话给霍建宁 , 不但要求霍建宁马上退出竞购 , 而且还要创造机会 , 将手上持有的欧洲电讯业务股份统统转让别人 。
得到消息的国际财经媒体纷纷质疑李嘉诚的决定 , 声称这将让“和黄”彻底失去成为国际电讯巨头的可能性 , 美国《纽约时报》更直接感叹——
超人失去威力了吗?
但事实再次证明 , 姜还是李嘉诚的辣 。
此后不久 , 互联网泡沫彻底破灭 , 高价获得牌照的电讯巨头被深套其中 , 跑路的李嘉诚则全身而退 , 不但保住了此前的巨大利润 , 还再趁高赚了一笔 。
再然后 , 就是这些当时太过勇敢的公司深陷泥潭 , 行业也集体低迷时 , “认怂”的李嘉诚又开始超人的威力了 , 大手笔以低成本重新杀回3G战场……
05与一些内地巨头相比 , 香港巨头们最怂的 , 当属怕负债 , 怕借钱这件事了 。
曾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四的李兆基 , 有句名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 , 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
其核心要义就是 , 生意越大 , 越不要过度借钱 。
因为光是银行利息 , 就可能让你白忙一场 , 而若经营不善 , 关键时刻的连本带利 , 更可能要你倾家荡产 。
世上的事情就不怕一万 , 就怕万一 。不敢过高负债 , 这也是他们从惨痛教训中学到的经验 , 是他们见了太多旦夕祸福之后 , 刻进内心、融入血液的敬畏 。
在香港 , 也不是人人都像这些巨头一样 , 总是高度重视风险 , 并且控制着自己的欲望和雄心 。在他们背后 , 香港也曾有很多在某些时期比他们风光得多的人 , 或者直接倒下 , 或者倒下之后 ,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 才又站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