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能量》25堂感动欧洲的宁静体验课|《静能量》25堂感动欧洲的宁静体验课 【法】克里斯多夫 安德烈

因为那一刻想静静,所以随缘借了这本《静能量》,不得不提下这本书的翻译,黄晓楚的文笔真的太美了,很喜欢。全书分为四个篇章:
静下来,才能真正看见自己
每一种心境都是你人生的礼物
人生最大的命题是如何找回自己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我把它当随笔散文看了,看到哪有感而发就写点感受。

思想的反刍——你以为你在思考,其实不是
反刍的定义,以不断重复的、循环的和毫无实际意义的方式关注与自己面对的问题、场景和自身状态有关的原因、意义和结果的行为。英文 brooding。当我们反刍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问题及其后果,而不是可能付诸实践的解决方法。反刍带来的是痛苦,而不是解决办法。
留意我们的信念,为什么频繁的反刍,是我们坚信要解决一个难题,就必须长时间思考它,思考地越多,就越可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方式并不总是正确的,有时反刍会让我们像强迫症一样,去追究时间的起因,去纠结错误过失的对象,这样的探究通常是毫无用处也是十分危险。
我恍然小悟,自己在陷入受害者思维时,就是这样的反刍式的思考模式,最后的焦点会偏离到,你们都欺负我,而不是我能做什么可以创造一些改变的机会。懂得选择,选择需要思考的对象,并充分地思考,才是英明之举。
跑、动、写、说——行动能让我们停止反刍,回到真正的思考上来。
最好的生活是什么都不做,也觉得心安
看到这句话时,内心是有很大的触动的。因为自己经常处于焦虑、不敢停下来的节奏,总觉的不看不学不做是一种罪恶,即便强行放松,但是大脑还是不放过自己,会狠狠的在冰山下面谴责自己。我和很多人一样,总是认为美好的、真正的生活只有在所有困难都解决的时候才会实现。所以我们不是活在过去纠结已经犯下的错误,就是幻想未来可能的美好。但却总是忽略当下,把当下过成了无意识和自动化的模式。
有意识地生活,就是简单正常地生活,是一直能有开放精神和感性情绪一直能接纳平庸和特殊的正常生活。活在当下,这个当下,可能是复杂的或者是简单的,可能是混乱不清的或者是井然有序的,而绝大多时,它是不完美、不可靠的。仅凭我们切实感受到,这一刻,我真实地活着,就可以心安。
放松——让身体的紧张不再回应精神的紧张
觉察到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身体紧绷,僵硬。特别是面临事件时,经常半夜睡醒后,发现自己就是个放倒的站立姿势,挺好玩的。真的很难改变自己对紧张的敏感度,很庆幸,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建议:做“微放松练习”。
“微放松”不在于达到完全的放松,而是“降低压力”和减少积累了一整天的肌肉压力。也可以每过1小时就花1-2分钟来放松一下身体,类似深呼吸、伸个懒腰、调整姿势、伸展下身体,活动颈部和肩部等放松练习。喜欢原文的一段话:
休息的目的并不是要消除紧张,而是让这种紧张得到放松并恢复平静,以便自己能够好好观察即将发生的事情,感受平复下来的身体里存在的不安,这么做的同时也就减轻了不安。再重复一遍放松过程,便可以逐渐切断不安的源头——如果身体的紧张不再回应精神的紧张,那么紧张便会消失得更快。一言以蔽之,放松就是安抚身体以便安抚心灵。
接受幸福,像接受转瞬即逝的体验一样
我很多时候,感受不到幸福,总觉的现状有着这样或那样很多的问题,总觉得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一直觉得自己的幸福有问题,好像自己的幸福没有其他人的好,没那么强烈、持久、纯粹(在你这儿,幸福好像总有点缺陷)。因此,这种感觉让你一直以来都在糟他生活,即使你感到幸福了,你也会问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幸福,幸福是否真的就是这样,还有一大堆类似这样毫无价值的问题。”
这段话,我真的是特别有感受。觉察心中的信念,总觉的幸福就要如童话的结局,强烈的,纯粹的和永恒的,而现实中的生活充斥着各种不纯粹,不完美,不确定,这让我特别没有安全感,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的生活也总会吸引很多不安全的事情发生。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品味当下每一个小确幸,欣赏每一个幸福碎屑,吸收那份幸福的喜悦,然后再思考,生活或许就简单了很多。
学会撒手,学会放弃——让自己活出更多可能性
没有目标让我茫然,不确定性让我焦虑。后来我学习潇洒姐。。。给自己制定目标,写日志,清清楚楚看着自己的日子一天天的度过,明明白白看着一个个小目标实现。在赶走了一批茫然和焦虑后,无形中又迎来了一批新的焦虑和茫然。
我焦虑我总有做不完的事,今天的锻炼计划完成了么?书看完了么?健康饮食了么?这些任务没做完,我就会很不安。这就是我想完全掌控自己生命历程的时候,常常会让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作者说,我们会误以为掌控生活是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应对生命中所有的不测风云,以及未来的种种不确定。但是却只是给自己判了一个刑——永远忙碌。
唯一的解决的方法只能是:接受世界无法被掌控这一事实。在“管得太多”和“管得太少”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我们应该明白自己不是万能的,无序和不确定更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不断运动变化的世界所固有的属性。如果我们不去学会容忍这些无序和不确定,我们将会活的非常累。
是的,是时候给自己生活中,各种“无所不能”,各种欲念办场“葬礼”了。
如何让心灵变得更强大——自我同情并治愈自己吧
其实我并不是很分得清楚,自我同情和自我怜悯,有时我以自我同情开始,却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自我怜悯,以一种受害者的身份在共情。
自我同情就是关注自身痛苦(而非忽视),减轻痛苦(而非惩罚、断送),友善地体谅自己(而非冷漠、苛刻、轻蔑或者暴力)。自我同情就是对自我深深的接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也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并不是我们遇到了,就是奇耻大辱,灾难泛滥,或者是自身无能的证据,而是把它当作生活中普通的事件,我们只需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就行。
自我同情建立在强烈的与他人相联系的情感基础上(这种情感也促进了自我同情的产生和发展),它有助于让个人的痛苦变成人们的共同经历。让发生在我们个人身上的事,变的集体化,让众人来分担它,抚慰它,让它的力量弱化一点,最后再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自我同情促使我们去寻找帮助或者慰藉,而不是埋怨或者惩罚自己。
“我不需要为自己所遭受的痛苦负责,我不是唯一遭受这种痛苦的人,我没必要为此哀叹,呻吟或者惩罚自己。”“自我同情并治愈你自己吧!”
最后的最后,喜欢书中引用的鲁米的《无足行走》
【《静能量》25堂感动欧洲的宁静体验课|《静能量》25堂感动欧洲的宁静体验课 【法】克里斯多夫 安德烈】这就是爱:飞向神秘的天空
每时每刻都会令无数的面纱脱落
首先,生活,随它去吧
最后,就算没有双腿也要迈出一步
就当这个世界不存在
无视你所看到的一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