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ay 2 你最爱的作家()

说到我的启蒙阅读作家,毫无疑问是亦舒了。在高中二年级以前,我的课外阅读仅限于在少年文艺、青年文摘等杂志和作文集,虽然每年寒暑假老师亦有要求阅读名著,但那些大部头对于少年的我总是太过厚重,难有看下去的勇气。
我记得最早是在贝塔斯曼书友会上看到亦舒的两本小说:《流金岁月》和《天若有情》。拿到手后是薄薄的两本,翻开后故事以许多对话的形式铺展开来,往往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因此十分轻松易读。但这些简单直白的描述却让人读起来十分具有画面感,非常容易带入作者描述中的那个故事,随着主角的经历同喜同悲。可能从那时起就奠定了我对好故事的一个欣赏标准:用词简单凝练、读来有画面感。
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在余下的高中和整个大学阶段看了一切能找到的亦舒的小说,我记得省下零花钱几乎每周都去买新书时的那种兴奋感,以及躲在被子里用翻盖手机的余光照着看完整本十几万字小说,深深被主角故事所震颤,读完之后已是快天亮那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那个网络尚没有向如今一样发达的年代,亦舒的小说让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种种,尤其是都市女性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让我向往走出去、向往去远方看看更大的世界。后来我也终于去到了许多书中写过的地方、见过了那些风景、体验了一年英伦生活,可以说书里的故事为我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说到“审美激动”,亦舒的小说应该是奠定了我早期的审美偏好和价值观。像她小说里的主角,拥有物质却不为物质所累,穿皮裘也应该像穿着普通的衣服一样随意;女主角往往拥有美貌却不因此而故作姿态,有一种大气天然的美。我读过的第一本她的小说《流金岁月》里有两段话至今印象深刻:“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做,那就毫无怨言。” “一个人,只能在彼时彼地做出对他最好的选择,或对或错,无需对任何人剖白辨析。”现在想来,在言情爱情小说的外壳下,其实有着深深的女性独立精神。
【Day|Day 2 你最爱的作家()】后来读到潇洒姐的书,我总能在文字细微处找到频频点头的感觉,尤其趁早精神那句“时间看得见”第一次看到已有深深的认同感,这是为什么呢?直到最近又从书柜深处翻出了亦舒的小说,在故事里有看到了那句熟悉的:“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到的。” 以及为什么要健身呢,亦舒小说的另一本小说《我们不是天使》里有早有讲解:“人人一生只配给一具皮囊,与之厮混纠缠数十年,躯壳遭到破坏,在伶俐的精魂也得随它而去,不能单独生存,看穿了这一点,不自爱是不行的。” 可以说潇洒姐是活出了新时代亦舒女郎的范本,并且还将亦舒小说里的精神化成了可以执行的计划,这点让我甚为震撼佩服。还有一本杂文里提到:“我的理想生活是一个永不毕业的好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我看到甚为有同感。现在想来,趁早精神、趁早行动这些,可不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不毕业的好大学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