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

“影响中原,出彩人生”高峰论坛上,听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一堂语文课《台阶》,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的一篇自读课文,黄老师在最后的交流中说了,如何上好一节如小说《台阶》这样的自读课,通过自己的教来进行一些尝试,其实也是回答了平时老师们提出的一些困惑:一是这节课怎么教,二是应该怎么读小说,三是这节课放在初一并且还是作为自读课该怎么教。

【台阶】首先黄老师在讲课中,让学生注意课下的提示,提示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读小说,按提示要求学习课文,这也是自读课学习的特点。比如课下的提示,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写小说,是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抓住细节读小说也就是学习课文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在读这篇课文时,都有哪些细节描写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们在找出课文中的一个个细节时,更进一步熟悉并理解了课文的内涵。如父亲坐在新台阶上的细节,先是坐在最高处,但坐不习惯,然后一阶一阶往下挪,仍坐不习惯,新台阶造成了,但父亲的心里却迷茫了,无所适从。父亲洗脚的细节,盆里留下一层厚厚的沙,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勤劳的形象。父亲坐在台阶上,看着别人家的高台阶,目光专注,说明父亲心里的强烈愿望,想要造一个更高的台阶。
其次黄老师还提到读小说一定要抓住形象,这个形象可能是人物形象,也可能是物体形象,由此引出小说中的两个形象,父亲和台阶,本篇课文也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形象展开的,读懂了这两个形象就读懂了课文。本篇课文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一个父亲和两个台阶的故事,旧台阶有三级,父亲嫌这个台阶低,没有别人家的台阶高,父亲用一生的心血都在造一个九级的新台阶。然后让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父亲和台阶这两个形象,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黄老师善于用和学生探讨问题来理解文意,比如对本文题目的探讨,小说题目“台阶”能否换成“父亲”?通过对这个命题的探讨,来理清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学生们也明白了用台阶做题目的优点,首先台阶是课文的线索,其次用台阶做标题更新鲜,再次台阶是父亲梦想的寄托,有丰富的蕴味。而小说中的“父亲”不是“我”的父亲,他其实是中国广大农民的一个缩影,让学生从生活中、精神上看到父亲做为一个中国农民的特点。
另外黄老师在课堂上还提出了其他在讲课中需注意的问题,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发,比如读小说要把自己当小说去读,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人物,不要凭自己的主观去理解;思考问题要紧扣题目提出的要求,理解要求中的要素,答应该所问;老师读书的时候学生养成跟读的习惯;读小说不但要注意对主要形象的理解,还要关注对次要形象的分析等。
上完课,黄老师说上课后总会感到遗憾,总要有需要改进的空间,这应该也是大家正常的共同的感受,如果上完课感觉很得意,就说明他还没有长大,他的新台阶还没有造好,一句谦虚幽默的话,也让我们更努力去探索,不断去创建我们的新台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