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灏珠|陈灏珠院士逝世
10月30日,院士葛均波写下了这样一行字:“各位同道,亲朋好友,今日凌晨三时零九分,敬爱的陈灏珠院士在中山医院病逝 。正式讣告将及时向同道们通报 。葛均波涕告 。”
30日中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布讣告:10月30日凌晨3点09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之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奠基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灏珠院士在我院逝世,享年96岁 。
【陈灏珠|陈灏珠院士逝世】陈灏珠1924年11月生于香港,原籍广东新会 。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 。毕业前一年,他被学校推荐到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 。实习一年期满毕业后,他应聘留在中山医院内科工作,成为一名住院医师,从此踏上了他的从医生涯 。
文章图片
一辈子研究一颗“心”
从1949年,直到94岁因身体健康原因不得不离开临床一线,陈灏珠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一次例行查房,从事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达71年 。
71年间,陈灏珠立功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项,其他等级奖11项 。
据医师报报道,早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间,陈灏珠作为一名年轻的心脏内科医师,就已在心脏内科学界崭露头角,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病例讨论总结 。70年代后,他在学术界已颇有名望,他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新中国心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研究创下了多个“第一”,并受到国际医学界的瞩目 。
陈灏珠是我国介入性诊断心血管病的奠基人之一,我国研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与之相关的血液脂质变化的先驱者之一,我国最早研究心脏病流行病学的学者之一 。他第一个在国内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完成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首例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奎尼丁晕厥并取得成功 。
陈灏珠还是5个国际学会会员,曾任《Geriatric Cardiovascular Medicine》杂志编委,还作为中华医学会特派代表出席了第43届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的授证典礼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刊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70年代起,来访国外人士逐渐增多,陈灏珠多次参加来华访问患病外宾的抢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1975年美国血吸虫病代表团副团长巴茨博士在我国访问期间突患心肌梗死,生命危在旦夕,陈灏珠奉命前往抢救并担任抢救组组长,他婉言谢绝了美方派医务人员来华主持抢救的要求,与同事一起经过七昼夜不眠不休的治疗和监护,终于使病人脱离了危险 。
“听诊,是为了倾听病人内心的声音”
1949年刚参加工作时,陈灏珠是科室最年轻的住院医师 。当时的上海中山医院沿袭欧美国家的医生培养制度,实习医生要求24小时值班制,要求住院医师24小时在医院,不分昼夜处理病人 。
在医院内设施简陋的集体宿舍里,从实习医生到住院医师,再到主治医师,陈灏珠住了整整6年 。
回忆这段经历时,陈灏珠曾表示,“住院医师,顾名思义要住在医院,住在医院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住在医院很辛苦,但这个体系可以让年轻的医生跟病人的关系更密切,能够一天24小时为病人服务,看病的发展过程看得很清楚,所以培养的医生质量比较高” 。
复旦大学出版社今年1月发文称:随着医疗教育改革,对“24小时制”有过几次大讨论:一是实习医生是否需要24小时值班;二是住院医师是否需要24小时住在医院里 。最后,这些制度都因为不够人性化而被取消了 。不过,陈灏珠对当年住院医师的经历不以为苦,反而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之后很长的一段行医岁月里,他一直保持着24小时呼叫到达的习惯,他的家始终离医院很近,病人如有需要,他走几分钟就能到达 。“病人的危急情况不会只在你工作的8小时内发生,所以做了医生,就是24小时工作制,这是选择做医生之前就应有的觉悟 。”
推荐阅读
- 疫情|张伯礼院士:本轮疫情拐点到来,管控好中秋和十一可正常出行
- 辅助生殖技术|抗癌17年,中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庄广伦逝世!
- 吸烟|烟草又要涨价,有人会戒烟吗?院士忠告:吸烟为致病之首恶
- 高血压|钟南山院士患高血压20多年,无任何并发症,他有3个秘诀和你分享
- 袁隆平|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袁隆平院士早有答案,不能一概而论
- 中药|研究中药50年,院士坦言:中药不能根治癌症,咱们不能吹牛
- 肿瘤|著名肿瘤院士专家:世界上最便宜的12张抗癌处方(千万别错过)
- 长寿|如何才能健康长寿?3名顶尖院士送给老人的“长寿经”,值得细读
- 血管|血管堵了,94岁院士说:坚持这么做,可以少往医院跑
- 王院士|热点事件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