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高瓴等巨头重投2千亿 催生万亿级健康公司( 二 )


疫情下,医疗大健康行业的价值更加突出 。“高瓴将持续不断增加投入 。”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向《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业界公认,高瓴投资的都是医疗各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且一旦筛选出行业龙头,后续的速度会很快,一到两个月就会完成投资 。
“大家对高瓴又爱又恨 。很喜欢跟着高瓴一起投,也很希望高瓴投我们的项目,但是又怕与高瓴拼速度 。”一家专注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人士说 。
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药明奥测”)同样在进行B轮融资,CEO刘釜均透露,启动两个月来已有眉目 。之所以能够引起投资界的高度关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同时拥有药明康德和梅奥诊所的基因,两家机构都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 。
更重要的是,药明奥测身处今年医疗行业最为火爆的细分领域之一体外诊断(IVD) 。该公司定位为体外诊断特检服务和产业赋能平台,并于10月9日宣布,与美国仪器设备巨头赛默飞及梅奥诊所合作开发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由赛默飞在美国和欧洲的工厂投入生产 。这无疑让药明奥测的估值大幅增长 。
这绝非孤例 。
在所有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需求大增的细分领域中,无论是做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还是临床即时检测,从武汉、北京到瑞丽、青岛,一轮轮的大规模核酸排查,公司的业务火爆程度就已“肉眼可见” 。
“一家IVD公司,去年找我们融资时收入才几千万,到现在利润已经一个多亿了 。”丁亚猛介绍 。而与之相应的,就是公司估值的大幅乃至成倍增长 。
再过五年到十年回头看时,可能会发现2020年是IVD上台阶的元年 。无论是防疫举措的提升,或是资本的疯狂涌入,都将把这个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
接盘的人有了,这是关键
疯狂,不止一个人提到这个词 。而这种疯狂,不仅是疫情催生的 。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回顾与前景展望》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医疗及医药行业在内地的IPO总额为457亿元,较2019年的68亿元增长近六倍 。
在港股,医疗企业IPO募资额达391亿港元 。美股市场亦有传奇生物(NASDAQ:LEGN)完成了4.87亿美元的IPO 。
在内地股市融资额最大的五起IPO中,有今年最受追捧的疫苗企业康希诺(688185.SH);港股排名前五的IPO中,泰格医药(03347.HK)募到123亿港元 。
一批医疗企业通过港股18A条款或内地科创板上市,给了资本更多信心 。而在部分受访者看来,启明医疗(02500.HK)和沛嘉医疗(09996.HK)上市是一个标杆,呈现出超预期的市值表现,打开了整个创新医疗器械的退出通道 。
所谓“18A”,是指港交所于2018年修改《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引入的条款,允许满足适应性条款的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请香港主板上市 。
从事心脏病与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的沛嘉医疗,尽管尚未盈利,却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1183倍,国际发售部分超额认购20倍,冻资约2800亿港元,成为今年的新股“冻资王” 。
同样,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对企业的要求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且,要求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
据同花顺、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统计,2020年,在内地上市的30家医药生物企业,上市前一年平均净利润仅为1.43亿元,其中,6家企业利润为负 。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