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华社点名“增高针”,生长激素遭滥用,相关概念股暴跌
文章图片
新华视点发布的一篇《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文章 , 再次触发了大众对生长激素滥用的关注 。
因此 , 该报道立即引发了市场方面的恐慌 。
8月4日晚 , A股市场的两只生长激素概念龙头 , 市值超1100亿、堪称“东北医药茅台”的长春高新跌停 , 安科生物暴跌超10% 。
“增高针”的危害与高额的费用在昨日新华视点发布的文中提到 , 近年来 , 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兴起 , 儿童生长激素超范围使用已成潜规则 , 临床上存在疾病诊断不规范、随意扩大生长激素应用范围、过度治疗等问题 , 带来严重健康隐患 。
“增高针”实际上注射的是生长激素 , 可能会造成使用者的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
还有医生介绍 , 一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 , 甲状腺功能会出现暂时性减低的情况 , 会有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 。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 , 需要定期监测 , 避免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
新华采访人员查询资料后发现 , 目前与生长激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还有良性颅高压、色素痣、手脚变大、局部红肿及皮疹、中耳炎等 。
增高针对家庭带来的影响 , 自然还有经济层面的 。
据新华视点 , 业内专家介绍 , 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 因制剂不同、体重和敏感性不同 , 每月费用在3000元至15000元之间 , 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 。
更有甚者 , 不久前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接诊了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王女士 。王女士担心儿子身高偏矮 , 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 , 一年花费了48万元 , 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
由于推广“增高针”能获取暴利 , 一些医药代表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 。一些生长激素药厂邀请儿科医生参加培训 , 而所谓的培训就是让医生给孩子多开生长激素 , 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 。
在此乱象之下 , 规范生长激素显然迫在眉睫 。
业内专家表示 , 对于身材矮小的儿童 , 必须进行儿童骨龄、生长激素分泌水平等检查 , 还需要排除各种疾病 , 方可决定是否适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对确实患有矮小症的儿童 , 生长激素是目前认为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 但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
长春高新股价跌停 , 回应称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除了谈到生长激素给孩子带来的身体影响和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 , 新华视点一文中还提到了背后因此获得了高额利润的企业 。
该文章指出 ,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 , 生长激素的使用量越来越大 。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 , 国内一家生长激素龙头企业的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 , 收入90%以上都来自生长激素相关产品 。
而此轮股价受影响的国内生长激素行业的巨头——长春高新 , 其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在2020年也实现了高达58.03亿元的收入 , 同比增长20.34%;净利润为27.6亿元 , 同比增长39.66% 。
推荐阅读
- 专业内参|【医疗健康周报】第5、6周: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完成4亿美元D轮融资,微创医疗设备制造商Cook Medical以8.75亿美元被并购
- 消费医疗|高管动荡、股价腰斩、利润下滑,华熙生物怎么了?
- 游戏|当医疗遇上游戏,数字疗法还能更有趣
- 医疗|华人团队发明手术级强力胶带:快速外科止血,拯救成千上万生命
- 医疗AI|从IPO到普遍盈利,医疗AI或许还需要5年
- 红米|老婆预算两千想换手机,结果点名不要红米K40,这是为什么?
- 一周投融资|【医疗健康周报】第4周:智能机器人公司“傅利叶智能”获4亿元D轮融资,医疗仪器研发商“Fluidigm”获2.5亿美元战略性投资
- 科技冬奥,冰雪之约|盘点冬奥会上的“硬核科技”:餐饮机器人、智慧医疗、智能床……
- 投资|2022医疗投资持续火爆,钱都砸在了哪里?
- 潜在综合研报|【医疗健康周报】第3周:“硅基仿生”完成3轮超8亿元C系列融资,抗衰老科技初创公司“Altos Labs”获贝索斯等投资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