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对话丨新指南背景下,房颤卒中抗凝策略如何选择?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 。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0)上 , 2020 ESC心房颤动诊断与管理指南重磅发布 , 是ESC 2020最为亮眼的学术内容之一 。新指南更新了哪些精彩内容?为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实践带来哪些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期心对话 , 我们特别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方全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都红教授、天津胸科医院马薇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媛教授 , 在新指南背景下 , 探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管理、PCI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 , 并深刻解读2020年 ESC房颤管理指南
【房颤|心对话丨新指南背景下,房颤卒中抗凝策略如何选择?】Part
1
都红:2020 ESC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一. 房颤的综合管理
指南提出了"ABC"管理路径 , A--抗凝/预防卒中:强调根据CHA2DS2-VASc评分识别低风险患者 , 其余患者应口服抗凝药物 , 预防卒中;B--更好地控制症状:优化心率控制 , 并考虑控制节律;C--管理合并症:识别合并症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改善生活方式 , 如减重、规律锻炼、减少饮酒等 。
房颤|心对话丨新指南背景下,房颤卒中抗凝策略如何选择?
文章图片


房颤的节律控制和导管消融更新
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 , 建议采用节律控制疗法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 , 长期节律控制的流程见下图 。接受心脏复律的房颤患者 , 建议使用NOAC , 其疗效和安全性至少与华法林相似 。
房颤|心对话丨新指南背景下,房颤卒中抗凝策略如何选择?
文章图片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患者 , 应积极行导管消融治疗 , 以改善房颤复发症状 。当心动过速引起心肌病的可能性很高时 , 建议使用导管消融术逆转房颤患者的左室功能不全 。
房颤导管消融术建议在不中断抗凝药物的情况下进行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 , 建议至少2个月继续使用华法林或NOAC进行全身抗凝治疗 , 并在消融后2个月以上长期持续全身抗凝 , 这一点是基于患者的卒中风险因素 , 而不是消融过程的成功或失败 。
Part
2
马薇:双通道抗凝在目前冠心病治疗的一些新的启示
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 , 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 , 但是目前全球缺血性疾病致死率、死亡率仍然非常高 , 冠心病的防治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
强化或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的探索
2006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CHARISMA研究对比了氯比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以及安慰剂联合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 。结果显示 , 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 , 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组远期不良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 而通过队列研究 , 极高危的人群如既往有心梗、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硬化的这类患者 , P值有显著性差异 。
对于已经植入支架的患者 , 术后长期的双联的抗血小板治疗应是一年 , 一年后是否停用一种抗板药?DAPT研究入选了2万余例植入支架的患者 , 随机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单药进行长期抗凝治疗的差异 。结果显示 , 双抗治疗延长30个月 , 降低了心血管事件 , 但全因死亡和出血风险增加 。
房颤|心对话丨新指南背景下,房颤卒中抗凝策略如何选择?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