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愤怒让人脑洞大开丨心理杂货铺

编者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编辑王日出在中科院之声开了一个杂货铺,铺子里有各种有趣的心理学百货 。欢迎大家没事过来逛逛 。
最近,掌柜目睹了不少激烈的争论,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一旦情绪激动起来,不仅变得伶牙俐齿,还有不少惊人之语 。不得不说,可能是愤怒打开了“创造力”的大门,自古beef出金句嘛!
激发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契机就是经历不寻常或者意料之外的事情 。脑成像的研究发现,高创造力的人,在不常有强连接的脑区之间,脑功能连接更强 。在很多情况下,情绪也是复杂的,不单纯是积极或者消极 。在复合的情绪中,尤其是那些不经常同时体验到的情绪同时产生,可能会提升创造力 。因为这样的情绪糅杂可能让人们对于不寻常的联系更为敏感,这也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少早期研究指出,积极情绪有助提高创造力,而消极情绪可能会限制创造力 。一种解释是积极情绪会让注意力更加开阔,因而产生更多的新想法;而消极情绪则会让人更为专注,限制扩散思维 。但可能是驱动的程度(让人想趋近或者回避的强烈程度)而非好坏影响了创造力 。比如在一项实验,两组被试分别观看了两段让人愉快的视频:一段是小猫的滑稽视频,一段是美食视频,显然美食的视频会让人食指大动,激发起更强烈的冲动 。在观看之后,小猫的视频让人的思维更开阔,而美食的视频则压缩了注意范围、让人更为专注 。
有人就把情绪和情绪管理按照聚焦的目的不同分成了促进和预防两种 。积极情绪对于创造力的提升作用,在聚焦促进的情况下(比如高兴),比聚焦预防的情况下(比如放松),更为显著 。压抑的负面情绪(比如悲伤)不会促进创造力,但激活性的负面情绪、以回避为目的、聚焦预防,比如恐惧和愤怒,会降低认知灵活性、但提高发散性 。
在最近一期的PsyCh Journal发表了一篇中国学者的文章,除了考察创造力常用的“其他用法测试”(尽可能多地想出某一件物品的不同用途),还使用中文的组块破解任务来研究实验室环境中,不同情绪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
“组块”是感知和识别信息的基本单元,而“组块破解”则是将已建立的认知组块破解和还原为更加基本的成分或要素,是实现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文中,偏旁部首就是汉字识别的基本组块,人们很容易就能在部首水平上拆解和重构汉字,但如果拆解发生在部首水平之下就会变得困难 。比如,在要求将某个字拆去一些笔画变成另一个字的拆字游戏中,拆除组块就比较容易(将“学”拆去上面的部首变成“子”,比拆去两点变成“字”更容易) 。“组块破解”需要打破整体的心理定势、并将它们拆解和还原为更加基本的元素而加以重新组合(即组块破解)才有可能产生,也就是反映了更高的创造力 。
在实验中,通过他人对被试作品提出积极、消极或中性的评价反馈(表扬、批评或一般性评价),将被试引入了某种情绪之中,然后完成创造性任务 。结果发现,高兴和生气都能提高创造力和发现新的问题解决办法,生气对发散性思维的提升更显著 。而快乐和生气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增益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快乐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准确度,而生气提高了反应速度 。
不仅在个体层面,愤怒在团体层面也对创造力有积极作用 。有研究发现,相比无情绪或者悲伤的情绪,生气可以提高团队成员想法的流畅性的原创性 。这也可以运用到团体的“头脑风暴”上:不论是团体内部的紧张气氛还是与外界的对立情绪,都可能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 。但愤怒终归还是魔鬼,虽然可能创造出神器,也可能是凶器,伤人伤己 。能“化神器为神奇”,需要更为专注的加工和更深入的思考过程 。所以生气可以,但理智不能丢,才能不输人也不输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