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关于新药进医保的10句大实话,和每个人有关!

2020年12月28日,万众期待的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结果出炉——
119个药品进了医保,并且平均降价50.64% 。
14种独家药品为留在医保目录,均价还降了43.46%;
29种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
这个消息在行业人朋友圈内疯传了,但是这个消息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实话君就来讲10句大实话 。
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几乎人人都有,要使用(即要报销),只有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才可以 。
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几乎人人都有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19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
而药品只有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才获得了医保基金支付的资格,我们才能报销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全称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一个药品是否在医保药品目录内,是否能够获得报销,相当大程度影响了医生开处方的选择和患者使用的意愿 。
二、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不等于免费,不同药的报销比例不一样 。
医保主要报销药品、诊疗、服务设施这三大目录内的费用,由于每个人的治疗方式都不一样,最后的报销比例自然有所差别 。
今天主要讲药品 。
在医保中,药品主要分为甲类药和乙类药:
甲类药 100% 报销:
乙类药只报一部分,不同乙类药报销比例都不一样,比如报 90 %,那剩下的 10 %则要自己掏钱 。
不同地区的医保目录都有一些差异,大家看病报销时,要以当地的目录为准,目录外的药,需全部自费 。
三、医保局和药企谈价的筹码是「集团采购」,也就是我们说的团购便宜
我国有最大的医疗保障网,也有最大的人口基数,按照市场量价关系,就可以拿全球最大的市场和药企谈判 。
四、医保局和药企讲价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卫生经济学依据的
医保局与药企的讨价还价,此前,医保局会基于卫生经济学给出一个评估价格,然后与药企展开2轮谈判,每种药品,药企都有2次竞标的机会 。
如果如果这两个出价均比NHSA提供的经审核价格高15%,则该药被拒绝 。
审计后的价格是基于对两个专家HTA专家组的独立分析得出的,这些专家组均来自药房经济学家和健康保险审计员 。
五、医保目录调整不仅与患者有关,还和我国的医药产业有关系
一是快速调整本身就对医药行业发展有好处 。过去创新好药和临床必需药很难盼来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机会,不少都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 。如今,药企只要手中有好药,就不担心被埋没,激励药企加快创新
二是最终纳入医保目录的药价也有很大影响 。药价低,新药开发的动力就不足,医疗保障水平就将阻塞在这个瓶颈之处;
药价高,医保不足以支付民众用药,医保水平也同样不足以保障民众用药
医保谈判的思路就是:把控住药品目录——与药厂谈判,挤出药价水分,使药厂的利润保持在不影响新药开发研制和出品的一定水平上,既不使药厂失去动力,同时也为患者争利益 。
六、以后的医保目录还会不断调整,原则上一年调整一次,调整的方向都对患者有好处 。
2020年7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 。
我国自2000年第一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制订以来,先后于2004年、2009年、2017年进行了调整,从2009年到2017年,调整间隔时间长达8年 。此后于2019年进行了一次调整,一年后又进行了这次调整 。
主要调整思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