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医生喜欢问东问西还安排很多检查?真有必要吗?( 三 )


4、穿刺活检或诊断性手术,活检是为了取得病灶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而如果肿瘤的位置比较深,特别是内脏器官的肿瘤,经过以上各种检查手段,仍不能确定病变的性质,但确实怀疑是癌症时,为了尽早明确诊断,可以考虑进行诊断性的手术取得组织送病理检查 。
5、病理检查:最后,最关键的当然就是病理检查,前面说了,这个对肿瘤的诊断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也就是说,多数肿瘤的诊断,它说了算,它是目前癌症诊断最为可靠的手段,也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除了极少数的癌症,绝大多数癌症最终的确诊都必须要依靠病理检查 。所以,有人说病理科医生是医生的医生,身上的担子重,压力大,你得的是不是癌症,是什么癌症,病理科医生说了算,病理科医生下笔可谓是“千斤重” 。当然,医学没有万能,病理科医生也不是神仙,同样会遇到困难,也存在下不了诊断的可能,甚至误诊的可能,医学永远存在误诊,这是医学的局限,是医学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
5、分子生物学检查:现在,对肿瘤的诊断,越来越重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检查,也就是对癌症在基因和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为癌症的诊断提供更多更详尽的信息,比如对癌症进行分子分型、分子分期,从而为癌症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依据,这也是癌症精准治疗的基础 。
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多的检查?
以上这些诊断和分期检查手段,有的是必检项目,有的可以选择性使用,各有优缺点,有时可以相互补充,有时可以相互替代,并非全部都要做,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当然更不是做得越少越好,关键是要有针对性;有的是为了发现癌症诊断的线索,有的是为了发现病灶所在部位以便进一步检查,有的是为了解癌症病灶分布情况(是否转移、转移到哪里),有的是为了最终确定癌症的诊断和病理类型 。当然,并非每种疾病的诊断都要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比如有的病,医生看一眼就基本能诊断出来,甚至摸都不用摸,更不必做CT之类的检查,有的病,比如癌症,通常要做较多的检查,要全面搜集资料信息才能下诊断,一些少见肿瘤即便把以上所说的所有检查都进行一遍也无法得出诊断结论,疑难病例永远都是存在的 。在某些情况下,实在暂时下不了诊断,观察随访、定期复查也是一种处理 。
怀疑某个疾病,但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就是无法确认病变的性质,即便所谓肿瘤诊断金标准的病理检查也同样得不出结论,这个时候如果一直无休无止地检查下去,有时并无益处,因为医学检查毕竟也是有局限性的,这个时候不妨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考虑进行短期的观察,密切随访复查,动态对比,可能有助于判断 。当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而且不能失访 。
关于肿瘤专科医生
潘战和,肿瘤专科医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恶性肿瘤综合诊治、肿瘤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癌症姑息治疗,以及肿瘤预防和早诊筛查 。
热心医学科普,致力健康传播 。原创科普书《谈“情”说“癌”》,30万字,用心写成、用爱铺就,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二届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网络人气奖(健康报、今日头条),2017年世界读书日《医脉通》推荐的医学畅销书,2017年世界读书日《福建卫生报》推荐的10本医学书,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推荐的优质科普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