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放射科诊断报告失误导致临床诊断失误,该当何罪?( 三 )


打通医技与临床之间的玻璃门
医技医师与临床医师是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熟悉是因为彼此依靠,彼此知道大名;陌生是因为大家联系的纽带限于检查申请单、片子或数据、报告单,彼此甚至互不认识 。这是医学发展的瓶颈,若大家没有更多的交流,对患者不利,对自身也不利 。笔者参加伦理会时,常看到很多临床科研项目,涉及彼此的内容,其实本院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还有科室在申请,因为事先“不知道”!所以,科室与科室之间需要打破玻璃门,彼此“串门”才行 。
(1)医技医师走入临床
建议采用类似执业药师查房制度,医技科室走入临床,指导医师填写申请单,了解检查部位,了解平扫与增强的原理,了解读片的基础知识,善于阅读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片子,了解3D成像基本原理,了解CT值的不同含义,了解影像学表现所代表的不同临床诊断,等等 。医技科室医师需要“培养”支持临床医师 。同时,医技科室也要了解临床医师的困难,要会阅读相关病史,了解如何检查患者,了解临床医师的读片困境,不断换位思考,以更好地进行检查和出具报告 。毕竟,如果连临床医师都看不懂的报告,似乎也并不太高明 。
(2)临床医师走入医技
建议采取临床医师定期到相关医技科室学习交流的制度 。临床医师需要了解自己开具相关检查的真正意义和目的,而非似是而非 。需要了解相关机器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如何读片,患者如何检查,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检查风险有哪些,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如何开具申请单,医技医师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如何让检查更及时明确,等等 。如果不了解就会出错 。例如,患者80岁,心梗,临床医师安排冠状动脉CTA,最终患者死亡 。这就是典型的违反禁忌症的案例 。所以,作为临床医师一定要全面了解掌握现代医技技术,临床离不开医技,但前提是知己知彼 。不了解现代技术,只能跛行,关键时刻就会摔跤,而医学是开不得半点玩笑的 。尊重生命,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 。
关于放射科核片制度
根据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放射科实行每天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的集体读片制度,确保诊断质量,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本例核片需要由主任进行,显然放射科缺乏相关制度,检查医师缺乏相关意识,以至于违反常规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这样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通过医院PACS系统,放射科医师与临床医师可以同时读片,比如利用iPad,iPhone等,医师可以将疑难片子发给其他医师,进行阅片会诊,等等 。随着工具的提升和普及,随时阅片、复片、核片得以实现 。但是,前提是初检医师必须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分析问题,才能得以解决问题 。所以,医技科室医师需要实现读片质量及能力同质化 。
同时,与临床密切合作是医技科室的根本任务 。医技科室医师的关注点应投照覆盖技术与患者,因为所有的技术究竟是为人服务的 。
随时关注患方的主诉与质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在医患关系中,智愚关系随时转换 。由于客观所限,有时医师确实不能体会患者与家属对病体的感受,所以,医师需要鼓励患者说出来,以尽可能地掌握足够的临床数据与信息,随时进行鉴别诊断、修正诊断,正确治疗 。
同样,医师也要重视患方的质疑,因为面对疾病,医患是合作者,互相探讨是必须的,患方对医师行为因焦虑产生质疑,情有可原,医师要善于捕捉其中的有利信息,及时调整方案,沟通要留有余地,比如可以说:“您说的情况很重要,我会及时关注,和放射科医师联系,再阅读一下片子,查看是否有遗漏,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治疗疾病 。”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