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国美们的“无解”零售棋局( 三 )
数据背后,透露出两点:1、直到现在国美线上业务仍然没有成长起来 。2、国美债务压力越发沉重 。
反映在资本市场,去年4月份,拼多多认购国美2亿美元可转债,5月份,京东宣布战略投资国美零售,以1亿美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境外可转债 。
资本上的动作,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债务压力,另一方面,国美似乎把线上业务寄托于与京东、拼多多,毕竟后者有丰富的线上运营经验,也有自身庞大的流量池 。
这样的选择不是没有先例的 。据天眼查App融资信息显示,2016年,阿里283亿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并对后来苏宁线上业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文章图片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2019年,国美零售总营收为1361.1亿元,同比下滑了7.57%,净亏近26亿元,另一边,有着阿里扶持的苏宁易购,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2692.29亿元,归母净利润98.43亿元 。
债务重压之下,国美被迫加快转型,2020年开始,国美试水直播,开始向娱乐化、社交化的消费平台转型 。除此之外,今年1月份,国美App更名“真快乐” 。开始平台化发展 。
对于前者,直播确实是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工具,但绝非国美线上业务的“灵丹妙药” 。国美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流量来源的问题,如今大家都在谈流量,谈互联网商业,但却又很难意识到流量对于商业真正的重要性 。
流量是线上商业之本,拼多多为什能够后来居上?不是社交拼团的模式多新颖,而是拼多多实实在在找到了流量“新大陆”,这是电商业务能够存在并健康发展的基础 。
直播为什么对淘宝、京东、拼多多意义重大,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庞大的用户池(流量池),强用户习惯下,平台自带流量属性 。
一言以蔽之,直播对于电商来说是一个流量激活工具,而非流量获取工具 。国美需要不只是一个工具,它需要的是像拼多多那样,找到一个新的“流量大陆” 。
一方面,国美专注的家电作为低频的消费品类,线下很难带动线上增长,另外,对于缺乏流量造血能力的国美来说,持续的流量获取意味着源源不断的生产成本增加 。
另外,线上业务更名,使得国美的流量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了 。
奥卡姆剃刀原理表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事实上,国美App更名似乎不是聪明的选择,因为它放弃了国美的品牌价值 。从流量的维度来看,这也意味着它需要花更多的流量成本,去宣发这个新品牌标签,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广告、运营等其他成本 。
品牌改名这事儿并不稀奇,比如之前陌陌改名“Hello”目的在于撕掉“约炮”的标签 。再比如之前小米更改LOGO引发热议,但对于原研哉来说,重新设计LOGO的第一任务就是保留核心品牌资产,这不仅在于品牌调性的延续,更在于省去了一大笔用户认知养成的成本 。
而对于国美来说,某种意义上黄光裕代表着国美过去的辉煌,出狱之后更有可能成为是国美二次腾飞的标签,承载着更多品牌价值激活的意义 。
但国美App改名之后,却让人感到一头雾水,黄光裕出狱这把牌也打得稀碎 。
另外,更名“真快乐”之后,如何面对需要支出的用户认知成本,仍然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这似乎也从侧面表明,如今的国美仍然没能掌握流量商业的真谛,骨子里还是一家传统零售企业 。
在变革中谢幕转型压力之下,与国美不同,苏宁走上了“万达模式”——多元化扩张 。或许令张近东没能想到的是,多元化化扩张,为日后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